残忍的斗牛赛,为什么屡禁不止
(俄)谢尔盖·班克拉托夫
为什么西班牙人非得看斗牛呢?为什么多年来人们一直希望禁止斗牛,可就是不管用呢?
很久以前,还在苏联刚刚解体的时候,我写过一篇反对在莫斯科举办斗牛赛的文章,这篇文章和其它类似的文章发挥了作用—原定在“卢日尼基体育场”举办的斗牛赛取消了。
多年之后,有人建议我到西班牙去,看看斗牛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实说,要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因为我要去看的,是我反对在俄罗斯举办的赛事。
但是另一方面,我又不愿意当一个“虽然没读过帕斯捷尔纳克,可就是要谴责他”的人。
简而言之,后面这个理由占了上风。
01赛场和赌注
如果说要去戏院看演出,得从挑选合适的衣服开始,那么想看斗牛,把牛运过来就行了。
其实只有认为所有斗牛都一模一样的人,才会这么想。
对内行来说,牛的重量、年龄,尤其是培育这种偶蹄动物的农场,才是热门话题。
这一天,巴伦西亚酷热难耐,但还是有上百名粉丝提前一天就来到了赛场。所有人手里都拿着第二天的节目单。
大家声嘶力竭地争吵着,辩论的焦点是:面对年轻的委内瑞拉斗牛士安立奎·科伦坡,哪头牛坚持的时间最长。报纸上说,科伦坡是本赛季最闪亮的新星。
斗牛都是色盲,它们对红色毫无感觉,无法区分颜色,只会对斗牛士的激烈动作做出反应,因此为了让斗牛具备必要的反应能力,必须对它们进行长期训练,在公牛接近4岁的时候,才能成为斗牛。
现在来说说赛场。
巴伦西亚斗牛场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斗牛场之一,在表演开始前一个半小时,观众就已经陆续到来了,他们通常是中老年人,身上散发着香水和烟草的味道,还带着雪利酒和黑色小垫子。
小垫子是一件很有用的东西,因为看台上的椅子,其实就是硬邦邦的石头台阶,如果没有垫子,坐着会很难受。
另外,小垫子还是一种发泄工具,当斗牛士表现不佳时,观众可以把垫子扔到场上去,意思是看这样的表演真丢人,简直想要“退场”了。
观众都是来看科伦坡的,这一点不难理解。
这位年轻的委内瑞拉人绰号“小牧童”,专家一致认为他前途远大,堪比足球场上的梅西。
此外,如果在巴伦西亚的这场表演获得成功,这位“见习头斗士”将接受授职,成为一名全能斗牛士,那样的话,他就不仅能跟年轻的公牛比赛,也能对抗成年公牛了(4岁以上的公牛)。
到那时,科伦坡的前途将无可限量。
换句话说,“小牧童”在今天这个重要的日子里,一定会“抬高赌注”,为大家献上一场精美的表演。
02寡不敌众
比赛开始了,所有斗牛士在雄壮的音乐声中一起上场。
以科伦坡为首的3名头牛士受到观众的热烈欢呼。然而表演开始之后,大家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通常人们第一次看见浑身溅满鲜血的人将长剑插进斗牛的脊背、而斗牛应声倒地气绝身亡的时候,都会吓得不轻,可是后来这种场面看多了,也就麻木不仁了。
斗牛跑进了赛场。
两名长矛手骑在马上,迎接斗牛的第一次进攻,用长矛猛刺斗牛的后颈。
内行人说,长矛手不会让斗牛身受重伤,只是负责激怒它而已。
之后就进入第二阶段:花镖手上场了,他们的任务是,在已经血流如注的牛背上刺入花镖(一种用彩带装饰的长刀),然后跑到木头护板后面,躲避斗牛的攻击。
这时,一位上年纪的花镖手绊了一跤,差点儿被牛角给顶着,这个“小老头”急忙跳到设在第一排观众中间的围栏后面。
不知道这一幕是事先准备好的戏份,还是那老头真的有生命危险,不过我们没时间去猜测了,因为第三阶段,即刺杀斗牛阶段就要开始了。
科伦坡入场前,看台上的观众就已经骚动起来了。
他的“对手”是一头绰号为“秋斯”的公牛,这头牛异常活跃,而且立刻就显示了它的坏脾气:把一名长矛手连人带马撞翻在地。
“秋斯”又向花镖手冲去,把几名花镖手赶得满场跑。
在第二阶段结束的时候,“秋斯”背上只有一支花镖(通常在这一阶段,牛背上应该插着好几支花镖)。
看来,巴伦西亚人为委内瑞拉“小牧童”准备的对手很有实力。
“秋斯”脾气暴躁,十分顽固,以它公斤的体重来说,动作相当灵活。
科伦坡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步入赛场。“秋斯”站住了,它有点儿为难:为什么所有人都仓皇逃窜,唯独这个人挥着一块布,径自向它走来呢。
公牛向科伦坡冲了过去。
穆莱塔(斗牛士用来挑逗斗牛的鲜艳的红布)倏地飘向一边,公牛距离科伦坡苗条的身子只有几厘米。
科伦坡几乎纹丝未动,只是舞动着双手。
观众热烈欢呼,科伦坡一次又一次优雅地在身边挥起红布。
可是有那么一次,“秋斯”固执地追着穆莱塔跑,突然向科伦坡的方向稍一转身,用牛角将科伦坡顶了起来。
科伦坡像气球一样,轻轻地飞了起来。
好多人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小牧童”就已经倒在地上,站不起来了。
这时,被激怒的公牛又往回飞奔,要将可怜的斗牛士置于死地。
一名花镖手冒着生命危险横穿过场地,将斗牛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与此同时,他的两名同事把受伤的斗牛士抬出了赛场。
科伦坡的经纪人双手抱头,木然地坐在地上,这个姿势表示他很同情科伦坡的遭遇。
此前,科伦坡的事业一直发展得很顺利,可是因为这次意外失利,前途不免受阻,当然,眼看着就要到手的收入转眼功夫就消失了,也让人沮丧。
狂暴的公牛独自站在赛场中央,显得很傲慢。
它用力踏着蹄子,似乎在说:“好啦,下一个是谁?”
当地观众喜爱的巴伦西亚斗牛士别尔特兰替补出场,虽然他刚刚斗完一头牛,但显然还没有准备好驯服眼前这头暴躁的“角斗士”。
“秋斯”不管不顾地追着花镖手跑,好像他们是村里的顽童一样,还几次把别尔特兰的穆莱塔顶到地上,而且竟然不可思议地将他手里那只倒霉的利剑(本来是想用它给公牛致使一击的)打落了。
这是一个漫长的僵持时刻。
准备挑战全世界的公牛站在被打落的长剑上面,似乎再过一会儿,就要把剑踩到沙子里面去了。
赤手空拳的斗牛士远远地站在安全距离之外。花镖手在赛场外围迅速跑动着,要求再送来一只新剑,越快越好。
这时,观众席上传来“因杜里多,因杜里多”(意思是“赦免”)的喊声。
我惊呆了,难道说在斗牛赛中最难得一见的场面,会发生在我的眼前吗?
斗牛赛有一条规定,那就是如果斗牛表现得异常勇猛、素质极高、可圈可点,那么观众就可以请求赛场主席手下留情,饶它不死。
这么一来,斗牛就能得到医治,好好休养一番,成为一头种牛。
据内行人说,“因杜里多”正是斗牛的核心目的!按照这一古老赛事的既定原则,斗牛士的任务就是挖掘并展示斗牛的良好素质。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规定。在实际比赛中,如果斗牛表现得出类拔萃,那就意味着它的对手很差劲,因此斗牛士没有选择,只有取胜,才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再上一个新台阶。
所以说,斗牛获得赦免的机会只有千分之一,而且“秋斯”似乎也没法指望得到赦免,因为它在为生命而战的过程中,犯错太多。
它断送了科伦坡的大好前程,又想让别尔特兰遭此下场,这就等于是为自己下达了判决。
哎,只有在海明威的小说里,斗牛士才可能一剑命中,轻松而优雅地杀死一头斗牛,“秋斯”却死得很慢、很痛苦。
当别尔特兰第三次将长剑刺进它的脊背时,“秋斯”才终因失血过多,倒在赛场上。
就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别尔特兰成了当晚的英雄,这个漂亮的高个子年轻人更像一个被女孩子追捧的明星,而不是一名斗牛士。
他穿着白色的衣服,这表明今天他是第一次出现在大型赛场上。
他没有迈出漂亮的芭蕾舞步,只是及时躲开了奔来的公牛,他没有像科伦坡那样去冒险,只是表演了一两招危险的技巧,然而这就足以让他获得牛耳做为奖励,以及被兴奋不已的观众扛在肩上抬出赛场的荣耀了。
晚些时候,我受邀来到看台下面的房间里,跟当晚的英雄拍照。
别尔特兰看上去非常高兴,像赢了一大笔钱的赌徒一样,而那些钱原本并不属于他。
我得到允许,可以跟他的穆莱塔合影。当我把这块红布拿在手上时,才发现它已经被鲜血浸湿了!怪不得斗牛士的穆莱塔是红色的,原来是不想让观众看见鲜血......
03支持和反对
如果您认为今天人们才开始谈论禁止斗牛这个话题,那您就大错特错了。
早在年前教会就反对斗牛。年罗马教皇庇护五世曾颁布通谕禁止斗牛,否则将当事人逐出教会。
20和21世纪之交,斗牛赛的处境也很艰难,但还是生存了下来。
当时西班牙发生了经济危机,而足球又更能抓住西班牙人的心和他们的钱包,结果斗牛场都租出去举办音乐会和其它活动了,这在过去是大逆不道的。
不过,斗牛赛面临的真正威胁并非来自经济危机,而是动物保护人士。
西班牙的很多城市都发生过群众抗议,而且还很奏效:斗牛赛减少了,电视台不转播了,报纸上采访斗牛士的文章也不多见了。
然而这个时候,政治需要又发挥了作用。
年,加泰罗尼亚议会决定禁止斗牛,说是要顺应形势、保护动物,但是加泰罗尼亚的真正目的是要脱离西班牙。
马德里迅速做出了反应。西班牙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斗牛是西班牙的民族财富,任何人都无权在西班牙境内禁止斗牛。
于是电视上又开始播出斗牛表演,斗牛士又成了新闻人物,斗牛赛获得了第二次生机。
反对派认为,这些斗牛赛都是靠国家补贴和赞助才办成的,不过斗牛协会却出具了一份报告,证明斗牛赛能够自负盈亏,而且还有赢利。
据说,斗牛士出场一次就能得到万欧元或者万欧元的报酬。
其实在职业生涯的头20年里,斗牛士的平均出场费是3万欧元,如果哪位著名斗牛士有幸出现在最高等级的赛场上(西班牙有8个这样的赛场),就能拿到10万欧元。
需要指出的是,斗牛士还得用这些钱养活团队中的7-8个人。
总的来说,这一职业面临的危险不算太多。
上个赛季有2人死亡,20多人重伤,其中就包括委内瑞拉的“小牧童”。
幸运的是,他又回到了团队,甚至还接受了全能斗牛士的册封(当然不是在西班牙,而是在拉丁美洲,仪式也不怎么气派)。
那么在21世纪,斗牛靠什么来吸引观众呢?
答案就是:无论你喜欢与否,斗牛的确是西班牙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斗牛赛通常在西班牙庆祝民族节日的那几天举行,比如“焰火节”。
巴伦西亚人要花一年的时间准备这个节日,他们做昂贵的新衣服,制作几百个“火神”形象,再把“火神”烧掉,制造出漂亮的“焰火”。
焰火节持续一周时间,这是一个相当“激动人心”的节日,节日的高潮就是斗牛赛。
如果对巴伦西亚人说:“上面有令,从今天起取消斗牛!”这就等于触痛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就像在加泰罗尼亚禁止斗牛那样,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04改变规则
即使在西班牙,人们也不止一次听说,斗牛还会存续一代人,最多两代人的时间。
为什么呢?
上世纪30年代,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以及西班牙国内战争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西班牙的杀戮热情达到了空间高涨的程度,而杜马的当权派又是些受革命浪漫主义思想迷雾影响的大男人,其中最鲜明的浪漫主义者就是欧内斯特·海明威,他将斗牛传遍了全世界。
可是今天时代不同了,素食主义者(包括这个词的直接含义和间接含义)引领了时代新潮流,就算西班牙这个正宗的欧洲国家,也躲不开这股潮流的冲击。
西班牙的很多作家、演员和政治家都主张,即使不禁止斗牛,也要改变比赛规则。
巴伦西亚市长强烈建议取消斗牛赛的第三阶段,即刺死公牛阶段。
也就是说“温和反对派”允许保留斗牛赛,但是不能以杀戮而告终。
对此年轻人的观点更加激进,他们在西班牙的社交网站上,干脆把斗牛场叫做屠宰场。
斗牛协会雇佣了专业律师,负责追究侮辱斗牛赛和斗牛士的博主的法律责任,但到目前为止,这种做法对社交网站上的反对派没有造成丝毫影响。
反对派认为:即便是最根深蒂固的民族传统,如果跟现代社会的需要相抵触,也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看完斗牛赛,我更加相信自己在90年代写的那篇文章是正确的。
首先,斗牛不是俄罗斯的传统,其次,就算没有这种比赛,我们对牛也够残忍的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