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一生表达着对这个世界的爱意

莎士比亚故居摄影/文静阿尔卡拉古城广场上矗立着的塞万提斯雕像编者按:说起举世闻名的文学家,我们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两位来,也或多或少都看过他们的作品,甚至曾被他们的文字所深深影响过。本期呈现几位居住在国外的作者的游记,他们因为对文字的热爱而各自慕名探访了世界文学史上几位极负盛名的文学巨匠的故居,写下了参观后引发的思考。

在这个寒冬,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们的笔触和足迹,“云游“最负盛名的几位欧洲作家的故居,走进百多年前文学大师的写作与生活,品味伟大作品背后的思想境界。最近随着出境游利好政策的陆续推出,寒冬过去,待春暖花开之际,读完本期文字的您,有没有被激发一些灵感,计划出您心目中的作家故居探访之旅呢?

影响几代人的儿童文学巨匠安徒生:他把自己的人生也活成了童话

慕名前往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发现这个小城里到处都能感受到安徒生的存在。酒店门前的长椅上坐着安徒生气定神闲的雕像,市集小广场中央矗立着花朵裹着的拇指姑娘,小饭馆里出售安徒生的画册,街道的指示牌上居然还有中文书写的“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童年故居”字样。安徒生博物馆的馆名也标注了中文,方便中国游客。

提起安徒生童话,很多中国人都读过。安徒生童话自上世纪20年代引进中国后影响了几代人,当时的作家、学者功不可没,其中作家、翻译家叶君健是将安徒生童话从丹麦文翻译成中文的第一人。年他出版了《安徒生童话全集》,另一位翻译家林桦分别于年和年出版了《安徒生童话故事精选》和《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巧合的是,二人曾先后获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授予的“丹麦国旗勋章”,以表彰他们为中丹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他们的译本也被安徒生博物馆收藏。

安徒生博物馆新馆做到了

“仿佛他就在你耳边跟你聊天”

不久前我再访欧登塞,安徒生博物馆新馆已经落成,成为欧登塞的一个新地标。对比旧馆,新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馆包括主体博物馆、儿童乐园和安徒生花园。主体博物馆占地平方米,其中三分之二处于地下;花园面积有平方米;安徒生出生时的小黄房子也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博物馆内部设计由12名国际艺术家合作完成,其中包括脚本作家、装置制作家、作曲家、剪纸艺术家、插图画家、声响设计师、动画师、玩偶师以及电影制作人,他们共同创造出一个集实物、艺术、设计、声响、灯光和绘画为一体的展览,所有实物展品均来自安徒生的真实生活,比如他的旅行装备、衣物、手写稿、剪纸和绘画等。

与旧馆那种传统静态展览方式相比,新馆创造全新的参观体验,以安徒生和他的作品为主角,讲述安徒生的“童话人生”,他的童年、写作生涯、旅行、朋友等,令参观者置身于他所处的年代和空间,导览耳机中的语音说明里有大量描述来源于安徒生的生活笔记和旅行日记,以安徒生的口吻讲述他当时的心境和感受,仿佛他就在你身边和你聊天。

新馆中的各种艺术装置

再现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作品

新馆的另一个重头戏就是他童话作品的再现,参观者不是单纯地看那些作品的篇目,而是亲身参与到童话中的场景。一些著名童话搭建了小舞台,按照故事内容布置场景和道具,更直观,更有趣。如《豌豆上的公主》,焦点集中在一张铺了十几层床垫的床和那粒豌豆上,瞬间提升参观者的兴趣和想象。旁边的墙上还贴有床垫学家葛斯和豌豆专家盎尔斯的署名文章,另类讲述堆得高高的床垫和豌豆与权力、地位的象征意义;而《皇帝的新装》则是一面镜子。站到镜前,升起一阵烟雾。烟雾过后,镜中看到的是穿着旧时衣服的你;在《海的女儿》的装置面前,会让你置身海底世界,小人鱼在你身边游来游去,小人鱼在失去鱼尾前的无忧无虑在这里会让人感同身受;还有那只来自中国古代宫廷的夜莺,它的肚子上刻着:比起中国皇帝的夜莺,日本天皇的夜莺相形见绌。

或许有些人觉得安徒生的童话写的只是一些小玩意,但谁又能否认他笔下那些天真、奇幻和富有诗意的描述不是震撼我们心灵的大作品呢?如果你读过这些童话,你会沉浸在美妙的回忆中,如果你没读过,这些场景可能会激发你的想象力、唤起你的兴趣。

家境贫寒却没有禁锢想象力

一生出国29次、游历23个国家

很多喜欢安徒生的读者都了解过他的童年——年4月2日,安徒生出生在欧登塞的一个贫民窟,他的父亲是鞋匠,母亲是洗衣妇。今天在新馆通过剪纸动画,我们再次看到那个在池塘边戏水的小男孩,他将一艘纸船放入水中,看着它渐渐驶向远方。家境虽然贫寒,但贫穷没能禁锢安徒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父母每年夏天都带他到郊外野餐,让他在大自然温暖的阳光下尽情地奔跑,听鸟儿鸣唱,看花儿绽放。

安徒生一生写了首诗、篇童话、40个剧本、7部长篇小说、5本游记、3部自传、13本图画书和大量剪纸、绘画。他的一生堪称“童话人生”,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在他那个时代前卫和现代的艺术观,成为丹麦文化史上最有趣的人物之一。

他的读者遍布全世界,上至国王,下至工匠;他的朋友圈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其中大多是和他趣味相投的作家、画家、雕塑家、剧作家、音乐家和演员,他更是孩子们的知心朋友。他很多作品都是从与好友的交往中得到启发,而他的朋友们也从他那里获得创作灵感。年,他到英国拜访了作家狄更斯,在狄更斯的乡间居所度过了愉快的四天。安徒生一生出国29次,游历了23个国家。还有87次在丹麦境内的旅行。他在国外度过的时间加起来有九年。

“我会大有作为,像一只翱翔天际的鸟儿,不会被驯服于牢笼,并且终有一天,整个欧登塞会因我而闻名。”从14岁离家那一刻起,他开启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人生。他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然后又回到人群中。他的一生都在实践着他的名言:旅行即生活。旅行于他而言,既是行走的经历,也是他写作生涯不断升华的过程。他生于贫困,却用一生和他的作品表达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爱和善意。文/卢彦(现居丹麦)

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戏剧家

威廉·莎士比亚:整个小镇宛如莎士比亚“巨型博物馆”

年4月,他出生了,默默无闻;年4月,他去世了,举世闻名。他,即是“人类文学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曾经是莎翁作品爱好者的我,去到英国后对他的故乡斯特拉福德自然是心向往之。约上了几个朋友,我们来到了这个位于英格兰中部,风景如画的小镇。

进入故乡斯特拉福德

仿佛穿越回16世纪的英国

从规模上来说,斯特拉福德并不大,只是一个普通的英国小镇。但因为这是莎翁出生、长大和长眠的地方,也因此闻名于世。每天慕名而来的世界各地的游人趋之若鹜,斯特拉福德也被称为“莎士比亚小镇”。

当我们进入这个小镇时,仿佛穿越回到了16世纪的英国。狭窄的街道两旁建筑独具一格,尖尖的屋顶,色调大多以黑白为主,同时保留深棕的木材原色,外墙上的装饰图案富有变化,不沉闷。联排式的房屋错落有致,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源于英国都铎王朝时期(-)。

在小镇上漫步。这个小镇宛如一个莎士比亚“巨型博物馆”,沿途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每一个雕像都和莎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幼时念过的文法学校;妻子安妮·海瑟薇小屋(一座典型的英国古典农舍),也是莎翁向大他8岁的安妮·海瑟薇求婚之地;圣三一教堂,既是莎翁出生受洗礼的地方,也是他和爱妻长眠之地;还有很多莎翁后人的农舍和居住地等等,都被完好地保留在了斯特拉福德。

莎翁故居的陈设可以窥见当时

英格兰中产阶级家庭生活缩影

沿着亨利街向北前行,我们在丁字路口看到了一座小丑的青铜雕像——这是《皆大欢喜》中的人物,雕像举手跷脚,石座上刻着莎式经典:“愚笨的人认为自己有智慧,但有智慧的人反倒认为自己愚笨。”离雕像不远处就是莎翁故居。

莎翁年出生在这里,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故居依旧保持着多年前的旧貌。走进这座两层木质房子,随处可见16世纪的装饰。这些装饰虽然不是莎翁使用过的,但依然可以窥见那个时代英格兰典型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缩影。

房子虽然才两层楼,但是房间却不少。一楼有家庭起居室、餐厅和莎翁父亲的皮手套工作坊。当时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皮手套的爱好者,正如现在的名人引领时尚潮流一般,王女喜爱的皮手套在英格兰受到了追捧,莎翁的父亲也因此在镇上小有名气,是个成功的生意人,并在年当选为斯特拉福德镇镇长。算起来,莎翁也算是个“富二代”“官二代”了。

少年时代的莎士比亚因此得以进入当地的中学,学习拉丁文、希腊与罗马文学与修辞学,打下了日后创作的艺文基础,二楼是莎翁出生的主卧室,摆放着他幼年时期用过的物品;书房里的书架上摆放着泛黄的书报。

展览厅里还陈列着各国名人来访时留下的签名,其中包括查尔斯·狄更斯、马克·吐温,还有一本厚重的游客签名录。

移步到莎翁故居的后花园,几个青年身着戏服,正在花园的舞台上朗诵莎翁的诗词或是经典台词,舞台周围有不少观众,静静观赏和倾听经典。

48岁荣归购置全镇第二大房产

如今是斯特拉福德历史博物馆

我们最后来到了莎翁的新居,这里是他安度晚年的地方。都说故乡是年少时渴望逃离、年老时却想要回去的地方。18岁的莎士比亚早早地结了婚,过了两年就离开了家乡,开始了在伦敦的“伦漂”生活,他当过“弼马温”,做过杂役,后来入了剧团,先是跑龙套,后来成为了导演。年左右,他开始了戏剧创作和写诗,那年他26岁。此后短短两年内,他的多部戏剧上演,开始名声大噪。年,48岁的莎士比亚从伦敦回到了故乡斯特拉福德,购置了这套全镇第二大的房产,归隐故里。这栋房子曾受损严重,在翻新后如今已成为了斯特拉福德历史博物馆。

结束了一天的莎翁故居之旅的时候,已经是傍晚。坐在静谧的埃文河畔,静静地享受落日。一座座莎翁笔下人物的青铜雕像矗立在不远处,哈姆雷特、亨利五世、麦克白……望着他们,脑海中不断浮现莎翁笔下的金句“世上本无善恶之分,思想却使其有所不同”,还有那句“逆境和厄运自有妙用”。多年过去了,逝者如斯,莎翁的经典穿越时间流传至今,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文/文静(现居西班牙)

西班牙文学之光塞万提斯:将时空定格在老城的那段黄金时代

阿尔卡拉,意为河畔的城堡,当马德里还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的时候,阿尔卡拉就已经是西班牙重要的政治与宗教中心了,在中世纪,也就是西班牙的黄金世纪,更是因为阿尔卡拉大学而被规划为世界上第一座大学城。正是这样沉淀了文化与时光的城市,才能造就西班牙语文学史上的明珠:《堂·吉诃德》的作者——米格尔·德·塞万提斯。

由马德里乘火车到达终点站,下车就可以看见阿尔卡拉塔楼的尖顶,我跟随着游客,向着城市中心——老广场步行而去,路上不时出现一些造型古朴典雅的建筑,可别小看了这些不甚起眼的建筑,它们从阿拉伯国家统治伊比利亚半岛时便伫立在这里。

塞万提斯的雕像矗立在

阿尔卡拉市中心老广场正中间

抬头看去,蓝得清澈的天空将教堂的尖顶的红色衬托得愈加鲜明。广场周围的长椅上坐着悠闲的老人,正惬意地享受着地中海的灿烂阳光。看着白鹭从头顶飞过。包围着广场的则是属于阿尔卡拉大学的建筑。这些中世纪晚期的哥特式建筑本是教会为了宣扬教义所建,后来又逐渐成为文学与科学的交流场所。

广场正中间则是塞万提斯的雕像,他手持羽毛笔,腰间挂佩剑,身着粗布衫,眼神坚定地望向他的左前方——那是他故居的方向,雕像正对着的是阿尔卡拉老街。进入老街步行几分钟,就能看到塞万提斯的故居,那里很好辨认,因为门口长椅上坐着两座铜像:堂·吉诃德和他笔下的重要人物桑丘·潘沙。堂·吉诃德正身着骑士铠甲,他的脸同他的老马一样干瘪瘦长,不同的是他正神采奕奕,手舞足蹈,同来往路人大声鼓吹自己做的那些愚蠢可笑却勇敢正义的战斗故事,他旁边的桑丘·潘沙就如同书里描写的一样圆圆胖胖,正满面愁容地抱着两个人的行李唉声叹气,想必正在发愁以后的生计。

幼时生活拮据

在父母带领下受宗教影响深厚

两座铜像身后就是塞万提斯的故居——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二层小楼。人并不多,抬腿进门就是整个小楼唯一的厨房,低矮逼仄的房间内保存着鲜明的古欧洲风格,斑驳的红色砖墙不加一点粉饰。锅子吊在壁炉中的火堆上方,前面放着一个红布矮凳子,最里面的柜子上放着陶罐陶碗——这就是塞万提斯一家七口人的日常活动区域。

塞万提斯的父亲是一个外科医生,然而这并没有为他带来很富足的生活,相反地,人口众多的家庭让他一直在为了生计颠沛流离。上到二楼,右手第一间就是祷告室,这是整座小楼最舒适的地方,孩提时代的塞万提斯会在父母的带领下,跪在圣母像前的软垫椅上祈福祷告。在他的作品中,你能感受到宗教信仰对他的影响;由祷告室出来到卧室,床头墙上挂着圣母画像,桌子上有耶稣圣像。在一个角落的房间,放着许多形态各异的提线大偶,有农妇、商人、铁匠、屠夫,也不乏国王伯爵这样华丽的角色,他们站在橱窗中各不相同的背景里——这是古代欧洲孩子的乐趣来源,也是塞万提斯对滑稽喜剧的灵感启发的源头。

阿尔卡拉古城的气质

与塞万提斯和其作品一脉相承

即便《堂·吉诃德》的主旨是讽刺不着边际的幻想骑士文学,但塞万提斯依旧借笔下人物称赞骑士的忠诚与正义。塞万提斯曾经参加过几次战役,被俘后多次计划越狱,越狱失败又将罪责揽在自己头上。如此漂泊无定令人胆战心惊的生活,都使得他数度提笔,写下老贵族骑士和愚笨仆从的滑稽冒险经历。

塞万提斯的生平被写在故居的纪念册上。离开这里的时候我收到了一份纪念册作为赠品,带着它我走出了塞万提斯的故居。回头望向门前的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的铜像,还有门前在秋风中萧瑟的大树,它们安静沉默地守着这里,仿佛要将时空定格在那西班牙古老的黄金时代,又仿佛欲向来往游客讲述塞万提斯那令人啧啧称奇的人生。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塞万提斯借他的另一部著作《贝尔西雷斯和西希斯蒙达历险记》的主人公的口吻表达出自身对死亡的焦虑,但他的思想却不曾被死亡打败,由文字组合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都在代替着他给每个西班牙语文学爱好者以阅读的乐趣和无尽想象。

广场的傍晚逐渐热闹了起来,孩子们围着雕像玩耍,白鹳伴随着教堂的钟声倦鸟归巢,主教堂的钟声将空气衬得愈发孤独。塞万提斯不曾畏惧战争的伤痛,就像堂·吉诃德不曾畏惧邪恶的巨人,阿尔卡拉这座古老的宗教城市也同样不曾畏惧时光的飞逝。

将苦难与文字杂糅,化作自己的无尚光荣,塞万提斯向每一位读者诉说着他的传奇人生;阿尔卡拉这座城也用塞万提斯的文字所浸染的浓厚文学气息,加之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向每一位旅客再现西班牙独有的那段辉煌历史。

我坐上了归途的火车,向窗外望去,阿尔卡拉的塔楼静静地坐落在远方,岁月如梭,历经劫数的它,此刻正如塞万提斯的成就,守护着西班牙的落日余晖。

文/邢文宣(现居西班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48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