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留学美国5年,发现那里女孩性教育匮乏,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位真人故事
我叫jiaye,北京人,现居加拿大。
我14岁就去美国做过交流生,16岁参加过美国的数学竞赛,19岁留学美国。
曾经家人一直都以为我未来会在美国工作,但我对人生有明确规划,毕业后我回到了北京,当时没人能理解我这一决定。
可我却凭借自己的英语优势,开创了一番新事业。不仅采访过世界名模吕燕、赤道几内亚总统,还与各界名人合作,迎来了事业巅峰。
而我的跨国爱情更是圆满,现在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在加拿大。
(我青春靓丽又充满自信)
我是个90后,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我是家中独女。
父母虽然给了我丰厚的物质基础,但由于常年忙于工作,我只能独自跟着家中保姆生活。
因为从小缺少父母陪伴,我的性格渐渐变得孤僻。好在保姆悉心陪护,我才没有染上什么陋习。
得益于家庭优渥的生活条件,从年读初中开始,我就去过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奥地利等欧洲国家旅游。14岁时,还去美国做了两个月的交流生。
国外的游学经历,不仅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我的英语表达能力,还使我的性格慢慢活泼开朗起来,变得爱与人接触和交流了。
父亲之前做过纪录片导演,受其影响,我爱看纪录片,喜欢文艺方面的东西。
(来张黑白照也挺不错)
从初中开始,我的思维就很活跃。还爱听伊朗、欧美、日韩、非洲等世界各国的音乐,却很不喜欢历史和文科,只热衷于数理化。
之前我的学习成绩平平,高中进入一所国际学校学习之后,深深爱上了学校新颖的教育模式,各科成绩也有了稳步提升,并始终保持在年级前几名,还喜欢上了世界历史。
年,因为数学成绩优秀,我参加了美国数学竞赛。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就读生态治理专业,且本硕连读。
在美国芝加哥长期生活后,我渐渐发现,它跟国内各方面的差异都很大。
(在美国参加万圣节活动)
美国大学注重个人精彩,国内大学则营造集体回忆。美国有从不熄灯的寝室,我们有熄灯后的卧谈。
而且学生们热衷于各种各样的协会,如兄弟会、姐妹会等,还有各种社团。
假如几个人都爱看同一个作者的小说,或者都喜欢猫狗,那么他们就会以此为由组成一个社团。
学校还鼓励我们这些学习理工科的女生,组成了一个妇女科学社团,以便吸引更多的女生,加入到理工科的队伍。
但在这些“繁华”的背后,美国的学校却因性教育的缺乏,使得很多女生恋爱脑泛滥,未婚先孕并因此辍学的现象很普遍。
许多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女孩,却已成为了几个孩子的单身母亲。更为夸张的是,有些竟然不知道孩子的生父是谁,真是让我惊掉下巴。
(和美国同学研究生毕业时合影留念)
我就和几个美国女生一起,组了另外一个社团。经常在课余时间,帮助那些自己还是个孩子的年轻母亲们。
主要辅导她们学习文化知识,鼓励她们走出家门,重新走进学校,勇敢地去争取改变自己命运的权利。
女孩们的遭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环境造人。美国表面繁华,背后却也有这般不堪的一面,这些女孩就像镜子,折射出其阴暗的一面。
日月如梭,在美国本硕连读的5年学习生涯很快结束了。父母很希望我能在生态治理专业方面发展,但我是一个遵从自己内心,不轻易被他人言行所左右的人,最后还是违逆了父母的意愿。
年底,我放弃了美国OPT实习签证,回到了北京。
(做CGTN的翻译和文书编辑,和汉字叔叔合影)
此签证是为期1年的专业实习签证。之所以放弃,是考虑到自己学的生态治理专业,留在美国的就业机会不大。如果硬要留下,自己的求职之路将走得很艰难。
回国后我转行做了药剂师,好在理工科是我的强项,自己也有着较好的生物、化学基础,因而转行对我而言,还不算太难。
药剂师的职责主要就是配药,就是给病人准备各种处方药,包括输液药水等,工作比较单调。
我有着游历多国的丰富经历,也有着多元的文化教育背景,回国后在很多媒体账号上发表过中英文文章,并得到了认可。于是,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写作作为我的副业。
我跟老公是我回国后不久,在北京参加活动时认识的。他是非洲刚果布人,来中国留学,学的是国际贸易。
(我和老公)
他虽然肤色与我们不同,但在我眼里,他为人坦率诚恳,说话风趣幽默,且精通法语、中文、英文、西班牙语和林加拉语五种语言,我很佩服他。而且,他也很喜欢写作。
共同的人生理念和兴趣爱好,很快让我俩互生爱慕,谈起了恋爱。
我以前就很喜欢非洲音乐,曾跟着尼日利亚的同学,去过那边的教堂,参加过他们的活动。因为老公的关系,后来我对非洲自然而然也有了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