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年的西班牙内战,德军前后出动了大约

引言

一夜之间,希特勒成为了德国的民族英雄,也就此成为了绝大多数德国人从心眼里爱戴的人民的元首。进驻莱茵兰这事的影响极大:除了让希特勒赢得了比当年的俾斯麦还高的人气之外,事实也证明,德军所有高级将领的判断都错了,只有人家德国元首,前下士传令兵一个人是正确的,从此以后,在德国就很少有人再质疑元首的判断了。

此外,事实还证明,法国连德军进驻莱茵兰这种公然破坏凡尔赛体系的行为都不敢采取行动,个师都不敢进攻人家3个营,那有朝一日如果德国入侵东欧,那些小国还怎么指望一战之后曾经反复拉拢自己的法国呢?出兵莱茵兰是希特勒权力生涯的一个顶峰。不过这件事之后,希特勒对外的所作所为就逐步超过了“外争国权”的范围,开始进入到“侵略扩张”的阶段了。

这不,欧陆西南角的一个小国的内乱,就又给希特勒提供了机会。想当年,西班牙也是个狠角色,占领了大半个拉丁美洲,外加菲律宾摩洛哥还有太平洋上的一大堆群岛,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威风得很。不过,正是因为封建时代太威风了,西班牙就在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步上慢了好几拍,直到年才改朝换代。到了这个时候的西班牙,已经是个破破烂烂的欧洲小国了,往好里说也就是个欧洲二流。革命后的西班牙开始搞土改,搞裁军,也就侵犯了地主阶级和军人们的既得利益。

年,左翼政治力量组成的人民阵线赢得了大选,西班牙左右翼的政治斗争就更加激烈。年7月18日,驻扎在摩洛哥和加那利群岛的西班牙殖民军在弗朗西斯科·弗朗哥的指挥下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开始了。7月底,希特勒和意大利独裁领袖墨索里尼应弗朗哥的要求,出兵干涉西班牙内战。

希特勒要求德国国防军研究具体的作战计划,但是国防部长勃洛姆堡、陆军总司令弗利希,外交部长牛莱特和经济部长沙赫特博士四个人一致认为,德国还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就以辞职为要挟,不同意希特勒的计划,这可是希特勒生平最后一次遭到别人的直接反对。希特勒不吃这一套,就干脆批准了这四个人的辞职报告,然后撤销了国防部,改设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自任最高统帅,直接指挥军队。就这样,希特勒从一战时的下士传令兵,成为了德军的最高统帅。

德军就在最高统帅的指挥下,跑到伊比利亚半岛打仗去了。在历时3年的西班牙内战中,德军前后出动了大约5万人,还跟意大利一道向弗朗哥提供了上千架飞机,上千辆坦克和两千多门火炮。最后,得到德意支援的弗朗哥打赢了,在西班牙建立了独裁政权。这一战,德军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收获远远大于损失。看到西班牙那边忙活得差不多了,希特勒就准备合并奥地利,组建大德意志。

我在前面说过,大德意志和小德意志之争,在18、19世纪时就是很多日耳曼人心头的一个疙瘩,而希特勒本人是支持大德意志方案的。所以,在他统治期间将德奥合并成一个国家,就成为了希特勒最重要的政治使命之一。早在年,纳粹党就刺杀了奥地利的总理陶尔斐斯,制造混乱想借机合并奥地利,不过当时的时机还不成熟——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和奥地利的边境上陈兵四个师,明确反对德奥合并,当时的纳粹德国翅膀还不够硬,就只好悻悻地收手作罢。

经过四年时间的励精图治,德国的经济、军备,还有国际影响力都翻着筋斗地往上涨,到了年,希特勒就要旧事重提了。由于跟德国同文同种,奥地利也有纳粹党,在名义上算是独立的,事实上接受德国纳粹党的领导。既然德国纳粹党又有了合并奥地利的想法,奥地利的纳粹党就出面在国内闹事。一来二去奥地利的政局越来越动荡,很快发展到了影响德奥边境安全的地步。纳粹德国就要求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稳定国内和边境秩序,改善两国关系。

具体来说,就是要释放在押的奥地利纳粹分子,改组内阁、让奥地利纳粹党员入阁,还要奥地利加入德国的经济体系。惹不起希特勒的许士尼格照单全收,只要保持奥地利的政治主权独立就行。于是,奥地利的纳粹党首赛斯·英夸特就当上了手握警察力量的内务部长。希特勒的愿望可不只这些,他在演说中表示,“德奥分离不是日耳曼民族正常的生活状态”,两国要正式合并才行。这么大的事情,许士尼格做不了主,就要求奥地利在年3月13日举行全民公投。

德奥两国的纳粹党都担心公投的结果不理想,就在维也纳搞暴动,把奥地利闹了个乱七八糟。德军就以此为由出兵奥地利,也就上演了本章开头的那一幕。要想合并奥地利,收拾一个小小的许士尼格自然不在话下,可希特勒还对年墨索里尼陈兵边境的举动记忆犹新呢!于是他就给对方打电话,征求这位意大利领袖的意见。年时的墨索里尼,还自恃一战五大战胜国之一的领袖,现代法西斯制度的创始人,雄心勃勃地要当欧洲老大,恢复古罗马的光荣,可经过四年的时间,他亲眼看到了纳粹德国的蒸蒸日上,也在西班牙战场上领教到了德军的强悍。

于是,墨索里尼终于调整了心态,摆正了位置,开始心甘情愿地给希特勒当小跟班的了。小跟班墨索里尼的回话很痛快——没啥说的,俺就一个字:支持!希特勒大喜过望,当即向墨索里尼表示,自己永远都不会背叛他这个朋友。希特勒说话算话,直到年英美盟军在西西里登陆,墨索里尼在罗马混不下去的时候,希特勒还特地派人把他给救了出来,在北意大利帮他建了个小朝廷,一直维持到自己垮台前夕。至于英法对德奥合并的态度呢,两个大国鼻孔朝天,一概不管。

4月10日,奥地利举行公决,结果是99.75%的选民支持并入德国。就这样,万奥地利人连同大约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入纳粹德国,希特勒实现了连俾斯麦和威廉大帝都没能完成的“大德意志”伟业。如果希特勒就此收手,那就是万事大吉,他将成为德国历史上空前绝后,最最伟大,连“之一”都没有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可是,他没收手。

说句良心话,换了谁这时候也不可能收手——从年步入政坛开始,20多年来无论党内党外,国内国外,所有的敌人都被自己给打败了;无论经济军事,内政外交,所有的事情都证明了自己的正确性,这时候谁又可能收手呢?咱们姑且不说“治国”这种高难度的活儿,就说买股票吧!各位读者中有几个是在、年沪市点的高位功成身退的?所以说,让希特勒在这时候收手是不现实的,唯一现实的就是他突然暴病身亡。

可是这位德国元首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三不好女色,甚至连肉不都吃,除了有点神经衰弱以外,整个人活蹦乱跳好好的。于是,他本人和整个德国就要开始悲剧了。——前面说德国一共只有一个半战略家,除了俾斯麦之外,那半个人就是年以前的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希特勒的下一个目标是建立包括所有日耳曼人聚居区在内的完整的大德意志,而当时有万日耳曼人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西部,挨近德国的一个叫苏台德的地方。于是,希特勒制定了代号叫“绿色方案”的一个计划,准备吞并苏台德。

跟搞奥地利一样的路数,希特勒先让苏台德地区的纳粹党头目汉莱因出面闹事;跟对奥地利一样的态度,英法俩大国继续躲在一边看报纸挖鼻孔,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由于局势动荡,年5月20日,捷克斯洛伐克宣布初步动员。动员就意味着要打仗,这可急坏了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这位老哥是个彻头彻尾的和平主义者,也是针对纳粹的绥靖主义政策的坚决执行者。

结语

为了平息事态,60多岁的老张头在9月15日亲自飞到了慕尼黑,然后又先坐火车再倒汽车赶到了一个叫波希特斯加登的度假村,去拜会希特勒。希特勒打心眼里不把这个老头当回事,不过看在他毕竟是大英帝国政府一把手的份儿上,希特勒还是给了张伯伦一个面子——他答应,在两人下次会谈之前,德国将不对捷克斯洛伐克动武。9月21日,受到德国怂恿的波兰和匈牙利两国政府趁火打劫,也纷纷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将有波兰和匈牙利民族居住的地区割让给自己。一时间,三面受敌、孤立无援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搞了个焦头烂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24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