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学作品学术著作给十八世纪的西班牙
引言
软弱的西班牙顺从国际潮流从各个方面效仿法国,深受法国影响。这不仅表现为西班牙语带上了法语风格,而且表现为生活方式、艺术以及政治上的法国化。法国文学作品、学术著作,高乃依、莫里哀、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人的思想也通过翻译传入西班牙。
18世纪一开始法国路易十四的孙子费利佩五世(年-年在位)在西班牙登基,这样历时13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最后以波旁王室获胜而告结束。此时“黄金世纪”那些优秀作家们所显示的奇异的创作才华业已丧失殆尽。这个世纪的前几年,叙事文学方面只有一个巴罗克式作家值得注意,他是克维多流派较疏远的弟子,名叫迭戈·德·托雷斯·比利亚罗埃尔(-)。他的《堂·迭戈·德·托雷斯传》()是一部当时颇受欢迎的作品,具有诙谐和讽刺意味,语汇丰,体现了很高的语言修养。他将他同时代的众多事件以白描方式直接表述出来。书中人物多是庸医、斗牛士、大学教师、占卜家、逃犯等。该书带有消遣性的流浪汉小说的特色。
加斯帕尔·梅乔·德·霍维亚诺斯(-)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但兄弟姐妹过多,家境并不十分宽裕。他自幼就有汲取文化的强烈愿望,年他到奥维耶多大学学习哲学,后转到阿维拉和阿尔卡拉大学学习神学,有机会接触启蒙思想。经朋友劝说,他最终放弃从事神职的念头,于年在塞维利亚找到一份差事,从而迁到安达卢西亚的首府,一住就是十年。这十年对他的成长至关重要,他阅读了欧洲伟大思想家的大量作品,如伏尔泰、卢梭、休谟等。
年霍维亚诺斯晋升为王家法院的法官,并成为远近闻名的学者。从这时起他开始涉足文学创作。年霍维亚诺斯到马德里就任新职,他与上层贵族的关系极为密切,成为几个学院的院士。他积极参与卡洛斯三世倡导的改革运动,在宣传启蒙思想、鼓动改革的公众活动里显得极为活跃。年卡洛斯四世登基,西班牙的改革停滞不前,启蒙主义者处于劣势地位。霍维亚诺斯被流放到萨拉曼卡。这之后他曾再度被重用,又二次被流放,历尽了政治艰辛。直到阿兰胡埃斯暴动后,才于年5月获得自由,但他拒绝接受来自法国的新国王何塞·波拿巴任命的大臣职务,选择了参加中央洪达的抗法工作。
最后在返回阿斯图里亚斯的途中遇暴风雨,患了肺炎,不治而逝,结束了他那疲于奔命的一生。霍维亚诺斯学识渊博,涉猎各种不同的学科领域。他是一个尊重传统的改革家,但又不完全屈从于传统思想。他反对激进的做法,试图对酿成不平等状况与恶习的社会组织进行改革;他反对对国家的发展毫无贡献的贵族继续保留他们的特权;他认为僧侣亦不应维持他们的优越待遇,并支持更加合理地分配财富和土地的宪法改革方案。
他关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育体制的革新。教育是人人皆应享有的权力,而不能只局限在少数特殊阶层。在这方面培根、洛克等人的思想对他影响极大,他一直主张国家应牢牢地掌握教育权。在宗教问题上,他是个热忱而又忠诚的天主教信徒,但他认为大学的领导权不应由僧侣垄断,他反对宗教裁判所,主张让罗马教廷尽可能少干预西班牙宗教事务,加强西班牙天主教的自主权。作为经济学家,他将重商主义理论与重农主义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在接触欧洲新思想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西班牙的差距。他看到土地是西班牙经济的关键环节之一,主张在重视农业的基础上,提倡经济自由主义。他的《关于农业法》()一书阐述了他进行农业改革的观点。文学创作上,他的重要作品有宣传资产阶级博爱思想的剧本《正直的罪犯》(),要求废除肉刑逼供,宣传刑事改革。此外还有见解独特的、关于西班牙艺术的论述《对美术的赞美》()。
何塞·卡达尔索-巴斯克斯(-)出生在西班牙南部城市加的斯。他出生时父亲正在西班牙美洲,直到年方见到自己的生父。根据他撰写的传记说,他的母亲生他时死去,他是靠亲戚们的照料长大的,在加的斯的耶稣会学校受到启蒙教育。年(或年)去巴黎,从而获得丰富的拉丁文与人文科学知识,扩大了他的视野。年他在为贵族家庭设立的马德里皇家学校注册。结束学业后再次出国游学一年半。
年他开始了军人生活,并参加过葡萄牙战役。服役期间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年回到马德里。他曾试图在戏剧上做出成就,但是他的第一部剧作《桑乔·加西亚》()首演失败。年他再次到萨拉曼卡的驻军服役,从而有机会与萨拉曼卡派的年轻诗人交往,与他们保持联系并对他们施加影响。年再次回到马德里,这时他开始撰写《摩洛哥人信札》。后来他在直布罗陀担任总司令的助理,年2月在与英国军队作战中受伤阵亡。
卡达尔索主要作品是《假学者》、《忧郁的夜晚》和《摩洛哥人信札》。《假学者》于年发表。全书分为七“课”,是一位教师在一周内给他的学生们讲授的全部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各种知识以便炫耀于社会,其便捷的窍门就是让学生认识必不可少的名字与阅读书籍的目录。这部作品的意图是讽刺那些夸夸其谈的年轻人,他们只满足于一知半解,但又四处炫耀、卖弄,不学无术。
他的另一部作品《忧郁的夜晚》(?)以对白形式展开,讲述了三个夜晚发生的事情。主人公特迪阿托计划把恋人的尸体从墓地挖出,带回家中,然后点燃房间,与尸体一起化为灰烬。第一夜风雨交加,伸手不见五指,特迪阿托同伙伴洛伦索没能完成任务。第二夜他不巧碰见杀人,涉嫌入狱。第三夜特迪阿托同洛伦索终于在墓地又见面。洛伦索十分贫困,感到活得太惨不如死去,特迪阿托鼓励他,并说:“只要能够让别人高兴,这人就不会不幸福”。原稿到此中断,年再版时,一个伪作者给第三夜增加了一个结尾,即他们掘墓之事被发现,法官将特迪阿托治罪,流放他乡。
对《忧郁的夜晚》有过各种推测,但认为这部作品带有作者自传性质的说法早已过时。卡达尔索本人在《摩洛哥人信札》的第67封信中通过努尼奥之口谈到它时说:“我为一位朋友之死而写下了《忧郁的夜晚》,是模仿杨格博士的《夜思》模式而写就的。”《摩洛哥人信札》是卡达尔索著作中最有趣的一部作品,卡达尔索在世时没有公开出版,当时只是以手抄本形式流传。
年以连载形式在《马德里邮报》上发表。该书由三个人物之间往来的90封书信组成。三个人物分别是:加塞尔-一个伴随摩洛哥大使来到西班牙的青年,他利用延长在西班牙逗留的期限了解这个国度;本·贝莱伊-一位资深的老者,加塞尔的老师;努尼奥--加塞尔的西班牙朋友,他帮助加塞尔了解、认识西班牙的本质,使之排除误解,看清实情。他也以一个优秀的启蒙主义者的眼光对西班牙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批评。
作者对涉及的问题并没下最后结论,而是留有余地,让三个人从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去做探讨:努尼奥从内部,加塞尔从外部,而本·贝莱伊则从较高的立场来作评述,使讨论既丰富,又全面。在回顾西班牙的历史时,作者推崇16世纪的西班牙,并为西班牙海外殖民作了一些辩护;在谈及现状时,他承认自己的国家在文化、科学等方面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
他批评追求奢侈豪华、无休止的争论、厌恶劳动、追逐加官进爵等腐败现象,提出唯一解救西班牙的办法是劳动和科学进步,并且要求加强道德教育。在三个人的书信交流中,有关道德的思考和论述几乎都是由本·贝莱伊和努尼奥完成的,因为他们肩负着教育青年人加塞尔的任务。
结语
在18世纪,西班牙重商主义占据着主导地位,以大量出口贵金属来支持经济。但霍维亚诺斯则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不是靠出口矿产换取金钱,而是要拥有自己的工业产品。霍维亚诺斯学识渊博,涉猎各种不同的学科领域;他是一个尊重传统的改革家,但又不完全屈从于传统思想。卡达尔索带着满腔爱国之情写就《摩洛哥人信札》,驳斥外国人对西班牙的种种诬陷。全书内容涉及到三个方面:较全面地回顾国家民族的历史;具体地触及18世纪的西班牙社会问题;对人类伦理道德的高瞻远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