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碧霞父亲重病让她成长,感恩丈夫一路陪伴
作为一名歌唱家,吴碧霞唱腔比较特别。
她先唱民族歌曲,后又在西洋美声上取得骄人的成就。
横跨民族与美声的她,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
她还有着双重职业,既是享誉国内外的歌唱家,还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博士生导师。
可风光无限的她,成名之路走得并不平顺。
01
年,吴碧霞出生于湖南常德,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
从小耳濡目染,吴碧霞对声音特别敏感。
吴碧霞还有一个姐姐。
她和姐姐童年最开心的事,莫过于一家人守在一起做游戏。
爸妈当老师,她和姐姐做学生,爷爷和奶奶当观众。
到了夏天,吴碧霞跟父亲到外面乘凉。
爸爸把吴碧霞放在腿上,然后开始教她唱戏。
吴碧霞自小就对舞台不怵,三五个人的场合,她说唱便唱。
12岁那年,吴碧霞在妈妈的鼓励下,去参加市里举办的“纳凉晚会”,没想到一唱成名。
那一年,她代表湖南省少儿艺术团进京表演。
因为机会难得,妈妈冒昧地给东方歌舞团王昆团长写了一封信。
王昆收到信后,不仅到现场看吴碧霞演出。
吴碧霞回到湖南,王昆又让儿子给她写信。
王昆鼓励吴碧霞,趁着年轻多学多练。
短短的几行字,让他们一家人,看到了希望的光亮。
带着希望之光,吴碧霞读初二那年,和父母一起去报考武汉音乐学院。
考完之后,老师们对她非常满意,希望她能留下来。
一家人高高兴兴,准备离开考场时,有一位老师追上来:
“如果我们自私一点,希望碧霞留在我们学校。
但为了她的前程,还是让孩子直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吧。”
老师中肯的建议,坚定了一家人的信心。
那一年的“五洲杯”歌唱比赛,吴碧霞作为湖南选手,被选中参赛。
由于年龄太小,吴碧霞未能如愿参赛。
但中央电视台的一位导演,看到她的演出录像后眼前一亮。
导演给吴碧霞书信一封,希望她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这封信虽然没有落款,但收到信后的吴家人,却有着一种望女成凤的惊喜。
02
年,吴碧霞以专业课和文化课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
这一年,对于吴家而言,是悲喜交加的一年。
喜的是,吴碧霞在黄金年龄,朝着音乐梦又迈进了一步。
悲的是,吴碧霞的父亲查出了声带癌,手术之后切除了声带。
父亲是一名花鼓戏演员,常年活跃于舞台上。
声带之于他而言,就好比是舞者的手脚,天鹅的双翅。
父亲哑然失声,对生命也不抱有任何希望。
这无形的阴霾,笼罩在整个吴家。
吴碧霞临去北京前,父亲从病床底下抽出一封信。
信是刚刚写好的,让她带在路上看。
父亲很隐晦地觉得,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见到女儿。
这封信,被赋予了“遗书”的意义。
信只有一页纸,写了几句话:
碧霞女儿:
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你都要做到集中精力,好好学习各项成绩,争取第一。
此次进京求学,我不能亲自送你了,但是我完全信任你,在生活上能自理,学习上能争先,一定能自强不息,拼搏向上。
我等着你的好消息传来!
父亲:华安寄语
这封信,吴碧霞至今都保留着。
她眼中的父亲,是一个内敛的人。
小时候,她总是喜欢跟父亲聊天。
从父亲身上学到好多道理。
当父亲突然病倒后,她一瞬间感觉自己长大了。
她陡然多了一份责任,感觉父母是需要她用心去呵护的。
而学习上的进步,无疑成为了她报答恩情的最好方式。
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她对音乐的追求,不再是单纯地喜爱,还多了一层对父母的深情。
她常常这样觉得,是父亲把嗓子给了自己。
然后她替父亲延续梦想。
承载着父亲的梦想的吴碧霞,就这样在世事无常中长大,成为了父亲生命的源泉,活下去的力量。
一个刚刚离家的小孩,扛起这份重担。
没有什么能力,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专业学好。
把能做到的事情做到极致,给父亲以精神安慰。
在附中读书期间,她的所有课程考试都在90分以上。
主科成绩,在所有学科中位居第一。
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父亲终于击败了病魔。
年,吴碧霞以全科成绩第一的成绩,被学校保送至中国音乐学院。
也正是在读大学期间,吴碧霞遇到了丈夫邵琼。
03
邵琼来自新疆,家里并不富裕。
刚到北京时,他拎着二胡和被子。
下了北京站环顾四周,不知该往哪儿走。
第一次见到吴碧霞,是在大学军训的时候。
军训休息的时候,大家都很累,起哄让吴碧霞唱歌。
那时候,吴碧霞曾参加过文化部组织的春节晚会,在北京已经小有名气。
但是从外地来的学生,对她还不太了解。
那么多同学点名唱歌,吴碧霞没有推辞。
她穿着比自己身形大几个号的迷彩装,站到广场中间唱着《小背篓》和《父老乡亲》。
邵琼盘着腿坐在操场上,看着唱歌的吴碧霞,心里不由冒出一句:
“小小的个子,大大的眼睛,歌声清脆像铜铃一般,太可爱了!”
而吴碧霞对邵琼的第一印象,同样也是非常深刻的。
有一次上文学课,老师问同学们:“大漠孤烟直,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吴碧霞争强好胜,即使不是专业课,她也表现得非常积极。
她举手后,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老师待她回答完以后,点头让她坐下。
接着又叫了同样举手的邵琼。
因为邵琼来自新疆,也在西安待过一段时间,所以他对“大漠孤烟直”的感触,是来自南方的吴碧霞没法比较的。
邵琼回答完以后,老师竖起大拇指:“这是我最喜欢的答案!”
风头被盖了过去,吴碧霞在心里嘀咕:“这个男生虽然其貌不扬,但挺了不起的!”
有共同的追求,彼此又相互欣赏,两个年轻人很快便走到了一起。
但这段恋情,很多人都不看好。
04
所有人都持反对意见,不反对的人只有邵琼自己。
因为吴碧霞已经小有名气,邵琼却默默无名。
他们俩在一起,吴碧霞太亏了。
有一次,他们在公园里约会,无意间牵了一下手。
这一幕,被一个同学撞到。
那位同学第一句话就是:
“邵琼,你够可以的!”
邵琼没明白这句话的意思,那同学又补充一句:
“明年你就能开上汽车了!”
那时候买车就是天方夜谭,全院里只有一位老师,买了一台夏利车。
其实,那位同学想表达的意思是,吴碧霞已经成名,自然会给邵琼买车。
言下之意是“邵琼吃软饭”。
可谁都看不到邵琼的付出。
读大二那年,为了给吴碧霞办一场演唱会,他四处拉赞助。
他拉不到赞助,男人的自尊碎了一地。
那种切肤之痛,只为爱付出的人才深有体会。
邵琼从5岁起开始学音乐,一直学了二十年,进校专业成绩非常不错。
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学费,邵琼在读大学期间,便被迫接触自己不喜欢的贸易。
学了二十年的音乐,毕业以后找工作,每个月只能拿两百多块的工资。
他最不愿面对的事,是因为温饱问题转行了。
他羡慕吴碧霞,把喜欢的事做成了事业。
同时,他也给予了吴碧霞理解与支持。
虽然有自己的事业,但只要吴碧霞一声招呼,他立马就会放下手里的工作。
正是有了邵琼的关爱,吴碧霞才能在舞台上放声歌唱。
年,吴碧霞被保送本校研究生部攻读硕士,由金铁霖担任导师。
因为吴碧霞既唱民族又唱美声,金铁霖手写聘书,请郭淑珍为吴碧霞担任第二导师。
有一次,吴碧霞去西班牙参加比赛,初赛发挥得不好,给邵琼打电话。
因为存在7个小时的时差,当时国内已是半夜。
邵琼在电话里鼓励她,给她打气。
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放下国内的工作,亲自飞去了西班牙。
有了邵琼的陪伴,吴碧霞发挥起来信心十足,夺取了那一届比赛的冠军。
吴碧霞曾这样感慨:“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都会在我身边。”
他们的爱情就是如此,看似平凡,却一点都不乏浪漫。
爱情和事业双丰收,吴碧霞并未忘记自己的家乡常德。
05
吴碧霞成名以后,经常回到家乡演出。
吴碧霞到北京多少年来,很怀念自己的家乡。
童年的记忆时不时萦绕在脑海里。
小时候她喜欢唱歌,只要兴致上来,随时随地都能唱,邻居们从不会因为她唱歌,觉得被打扰到。
现在虽然住进了楼房里,但想唱歌必须要到合适的场所里。
那时候的经济条件不如现在,但和乡亲们的情谊,却很难在大城市里找到。
年,家里的老房子被拆掉了。
遗憾的是,拆迁的时候,吴碧霞并不在家。
那段时间,她总会梦到老家。
醒来便回忆,当时家里所有的东西,曾经摆放的位置;
回忆跟邻居相处时的那股温馨。
她一直有个心结,解不开的心结。
直到她回老家一趟,回到老房子看一看。
哪怕站在老房子以前的位置上,看看对面的风景;
看看以前的电线杆、垃圾桶,以及村边的那棵树;
感受到过去生活的那个场景,她双眼一下子湿润起来。
为了回馈家乡,吴碧霞举办了一场义演,现场募到万的捐助,全部用于常德的教育事业。
这之后,她的梦里再没有出现过,老房子的情景:“心放下来,也便接受这样的变化了。”
作为名人不忘本,心系家乡的吴碧霞,也得到了上苍的馈赠。
年,吴碧霞和邵琼,迎来了女儿的降生,取名“春天”。
女儿的到来,给了吴碧霞更多的希望和美好。
女儿很像妈妈,特别是演唱方面的天赋。
5岁那年,便随妈妈一起,到“新春音乐会”的大型舞台上,表演了湖南民歌《马马嘟嘟骑》。
六一晚会上,和妈妈一起登台合唱《天之大》。
两代人,两种音色的交织,穿透演播大厅。
女儿的优秀,是她不惑之年后,唱响的最炫美的乐章。
结语:
吴碧霞承载着父亲的梦想,经历过风雨之后迎来彩虹。
难能可贵的是,在她打拼事业的关键时刻,丈夫在背后默默付出与牺牲。
邵琼用欣赏、理解、包容、成就吴碧霞;
用一路陪伴,给了吴碧霞想要的爱情。
而懂得感恩,心系家乡的吴碧霞,也值得拥有这一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