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4000万人死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在人类认知中,在这个星球上,我们似乎是凌驾于所有生物的伟大种群,甚至,我们的探索已经延伸到了太空,月球、火星,甚至是太阳系外,人类在逐渐地走向宇宙。

但是,只有在灾难来临时,人类才会发现,自己是如此脆弱,生命是如此渺小,一个肉眼不可见的病毒,一个镜头无法捕捉的细菌都可以使整个种族由此覆灭,人类历史,就是一场不断与病毒、细菌作斗争的历史,也是一场血泪史。

军中疫情初现

年3月始,一场骇人的流感席卷了整个欧洲大地,造成了超过四千万人死亡,死亡人数甚至超过了中世纪时期欧洲爆发的黑死病,这可怕的疾病,就是“西班牙流感”。

但是实际上这场流感的最初起源并非是西班牙,而是在美国。

当时正是一战期间,战事如火如荼,在美军的芬斯顿训练营中,有一位士兵自觉头疼欲裂、食欲消退,兼之咽喉发炎肿痛,医院问诊。

这些都只是感冒常有的症状,值班医生并没有做出更多处理,仅是开具了一些感冒药给这名士兵,让他回去多休息。

谁能料到,这竟然是首例“西班牙流感”病例,也没有人能料到,这疾病会带来多严重的后果。

在 病人出现的短短数周内,仅在军营便有超过一千人发病,死亡人数达到三十五人,但是由于正处于战争中,这个死亡人数并没有引起美军高层的重视,没有人将这些症状放在眼里。

由于部队实行新兵轮休制度,即训练三个月后的新兵都可以回家休假五天,这造成了病毒在军营外的扩散,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正在逼近,死神正挥舞着镰刀,但却无人察觉。

战中传播

数周内,美军在战场上输出了大量兵力,病症因此从美军感染至英军、法军之中,更甚者,在德军将俘虏带回军营后,流感在德军中大肆传播。

随着美军、英军、法军患者的逐渐痊愈,战斗力上升,德军中病患人数剧增,德国渐渐开始溃不成军,并在战斗中节节败退。

参与一战的各个国家为了维持士气,安抚群众,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封锁消息,只有作为中立国的西班牙不受约束,对外如实公开感染人数。

由于感染病毒的人数已超百万,外界都以为西班牙才是流感重灾区,也因此将其称为“西班牙流感”。

没有进行过多的人为干预,年7月时,“西班牙流感”似乎突然消失,一夜蒸发了,患者渐渐痊愈,新增感染人数也不再大量增加,病毒似乎仅是路过。

现在到了离开的时候,虽然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但对于各国来说,好歹是松了一口气,没想到,悲剧还在后头。

反反复复,多次再发

次月,人们还没有从上个月的紧张状况中缓过劲来,第二波流感再次来袭,更骇人的是,这波流感已与最初的流感不同,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迅速的异变,进化成了更具杀伤力、致死速度更快的品种。

其中,青壮年的死亡率高得惊人,一个早上还活蹦乱跳出门的年轻人,可能在下午便直接去世,连获得抢救的时间和机会都没有。一时之间,风声鹤唳,人们连呼吸空气,都如履薄冰。

很快,第二波流感又无故消失了,人们惶惶不可终日,生怕还有第三波。

而怕什么就来什么,不久后,第三波流感果然再次席卷大地,但是这次病毒似乎已到尾声,不再如同前两波那么凶狠,可怜当时的民众夹在一战的炮火与同样可怕的流感之间,艰难度日。

这场可怕的“西班牙流感”,前后一共持续了一年半,导致超过四千万人死亡,来袭三次,却又无故消失,消失的原因却至今未解,让人不禁怀疑,这是否是自然界为人类敲响的警钟。

回望历史,今人反思

在流感爆发的全过程中,先是美军视而不见,隐瞒信息,后有医疗系统反应不及时,随着军队的大规模调动,病毒的进化、异变速度十分迅猛,在病毒来袭的三次中,每一次的易感人群、致死率、感染率都不相同。

在这场疫情中,许多爱斯基摩部落由于医疗手段的匮乏与落后,死亡率居高不下,无数村落的人都死绝了,几乎没有多少人能保全性命,村落中尸体堆叠入山,甚至连掩埋尸体的人手都没有了。

这是一场更甚于“黑死病”的,影响深重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一段极其悲惨的时间,但是由于技术不足和人们的恐惧,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科学家对这场流感中的罪魁祸首进行研究。

后来,到了年,美国曾经组织考察队远赴阿拉斯加对当年因“西班牙流感”而亡的病人尸体进行发掘研究,可惜的是那些埋葬在 冻土带的尸体,因为解冻过程保存不善而腐烂,不再具有研究价值。

直到年,美国科学家才从一具被完整冰封接近八十年的尸体中分离出了当时病毒的基因物质,并在年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亚洲发生的H5N1禽流感病毒与其具有相似之处。

但由于研究具有危险性,相关科学研究室也宣布封存资料,暂不进行深入研究,因此病毒消失之谜至今未解。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著作《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曾有这个情节。

“夜晚,让乘客们醒来的,不是河滩上海牛传来的塞壬般的歌声,而是漂浮于大海之中的尸体散发的恶臭,虽然瘟疫已经不再流行,战争也已结束。

但是一具又一具肿胀的尸体,仍然不停歇地、源源不断地漂过。船长对着乘客, 次欲言又止, 只能说,他们只是奉命告诉旅客,这些人都是因为意外,溺水而亡。”

多么可怕!多么可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望人类能更理智,更谦卑,更敬畏自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49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