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日期变更线是怎么来的
16世纪初,西班牙国王资助葡萄牙人航海家费尔南多·德·麦哲伦率领多位船员,分乘5艘船只,于年9月20日,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出发,前往亚洲东南部的岛屿上寻找香料。但是麦哲伦的船队走错了方向,那时候没有GPS,这是经常出现的差错,他们先后渡过了太平洋,绕过南美洲,横渡太平洋,穿过印度洋,又绕过了整个非洲大陆,历经千辛万苦,期间船长麦哲伦还在途中战死了,最终于西班牙当地时间年9月7日返回了西班牙港口。这次航行耗费了天,只有18人生还,是人类历史第一次环球航行,可谓意义重大的壮举。但船员们在抵挡西班牙港口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船队的航行日志上,明明记载了这一天是公元年9月6日,但是在西班牙当地的日历上,却说现在是公元年9月7日。莫非是水手把航行日志漏记了一天?但是经过重新检查,船员并没有漏记。可是这当地多余的一天是怎么一回事呢?所有的船员都百思不得其解,只能不了了之。以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当然不知道谜底,这个谜底直到几十年后才被揭开。
麦哲伦与他的船队我们的地球是不停旋转的,有自转也有公转。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对着太阳的一面,当然是黑夜。所以,我们每天都是从东边的地方先看见太阳升起,在西边的地方后看见太阳。比如,朝鲜的地理位置比我们要偏于东方,所以他们比我们先看见太阳。我们给地球表面划分了经度的刻度,经度指球面坐标系的横坐标,具体来说就是地球上一个地点离一根被称为本初子午线的南北方向走线以东或以西的度数。也就是说,在地球的表面,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也会有迟早。
又因为地球是在自转,每24小时,地球就自转一周,所以某间隔15度就要相差1个小时。比如,中国的西宁、北京、佳木斯三个地方,它们的经度依然相差15度,这样它们的时间也依次相差1个小时。假设西宁是上午时间8点,北京是上午时间9点,佳木斯是上午时间10点。
经度线回到年9月7日,让我们再思考一下麦哲伦船员“少记一天”的问题,就可以找到答案。
我们假设有一个旅行者,他也乘坐一艘船,于4月15日中午12时从经度线0度的地方,开始向西方航行,以每昼夜航行经度15度的速度不断前进,于是他在第二天恰好到达了西经15度的地方,就会发现,他现在所处的地方如果原本有一个钟表,时间是4月15日的中午11时。但是他自己身上携带的钟表,却记录他经历了24小时,已经刻度停留在4月16日中午12时。现在,每往西方走经度15度距离,时间就要退后1个小时。或者说,每走过经度15度,就要比当时时间多一个小时。假设走过经度30度,就比当地时间多两个小时。走过经度45度,比当地时间多三个小时。走过经度60度,比当地时间多4个小时。以此类推。因为,航行者每天是以25小时度过的(而不是24小时),这样航行者绕地球一周度,就会少了24小时的时间。24小时恰好是1天,等于航行者每绕行地球一周,就少了1天的时间。而麦哲伦的船队一共经历了天,这才绕行了地球一周,也就少了一天的时间。由于旅途经历的日子很久,这少的一天就被分配在天里面,可谓是非常细微的差异。所以,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根本察觉不了这个时间上的改变。
为了避免时间计算上的混乱,于是国际上就做了一个规定,即在经度度附近的地方,人为划定了一条线。这个线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自从有了这个“国际日期变更线”,记录时间就不再麻烦了。比如,飞机在太平洋上空向西穿越这个“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就得加一天。比如,是4月26日中午12时向西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于是日期就立即改为4月27日中午12时。反过来也是一样,自东向西穿越增加一天,自西向东穿越就减去一天。还是飞机穿越的例子,当飞机向东穿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同样要改。
我们想一下,当年麦哲伦的船队是从西向东航行,所以他们船队的航行日志的时间就得减少一天,就是9月6日。但是同一时刻的西班牙当地已经是9月7日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要给航行日志的时间加上一天,也就是9月7日,恰好就与西班牙当地时间对齐了。
让我们重温一下:
自西向东穿过,减一天;自东向西穿过加一天。
国际日期变更线我们还要注意,这条“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虽然它是穿过水波浩渺的太平洋,已经尽可能地避开了人口聚集区,但是如果是直线的话,依然会遇见一些岛屿。如果是这样,就会造成某一个岛屿上被划分为两个日期,这样岂不是给当地人造成大麻烦?于是,设计人员就将这个“国际日期变更线”改变成几段曲折的曲线,于是解决了现实中的麻烦。
作者:怀疑探索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