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游记纵观历史,什么时候保守,什么时候

今天的故事要从一篇游记开始,其实如果按照我本心,我对于江南风光一直没有太好的鉴赏能力,要我选的话,我最喜欢的是沙漠,雪山,那种残酷的,让你感到身体不适甚至死亡威胁的地方,给人最美的体验。

但也没必要每周都那么刺激,所以前几天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南浔玩了玩,然后看到昨天文章里面有读者朋友说到了保守的问题,就正好可以借着张静江先生的故事,聊一聊我对保守主义的看法。

我把结论放在前面,然后开始介绍一些轻松的东西,最后再回到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保守主义是人类最容易选择的路线,但这其实是个奢侈品,就是说:所有人都想选择,或者在生命中的一些时候想选择保守主义,但大部分人,或者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根本没有选择保守主义的可能性。

比方说你以为你可以等情况更明朗了再做决定,但等到情况更明朗了就不用你做决定了。

然后我们来聊聊南浔,南浔在湖州,湖州在太湖的南边,太湖北边的无锡和苏州显然更有名气一些,这可能是因为交通的原因。

南浔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商业化江南小镇,就像这个在墙上的KFC

这点我其实一直在思考,中国和欧洲,或者美国的小城镇商业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以及以后可能有什么发展的方向。

比方说如果你去法国,西班牙,或者美国中西部,这些地方其实都是资本主义发展了非常多年的地方,但他在一些小地方依然有很浓郁的地方特色,比方说一些家庭作坊,做的东西非常家庭品牌。按道理来说,大品牌,比方说上面这个KFC,或者麦当劳,或者我最爱的Chipotle,有足够的多的时间去渗透这些小作坊。为什么这种事情没有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更悠久的欧美,而在中国,很多时候不管你去哪一个江南小镇,你都可以看到非常雷同的商品在家庭超市里面售卖,比方说南浔,几乎每一个餐厅都有蹄髈,都有南浔臭豆腐,然后小吃方面大家都是类似的冰棒和香肠。

我自己思考的结论是两点:

-第一,中国的工业化程度比欧美只高不低,工业化配送,你可以在中国大部分旅游小镇的冰柜里面找到伊利的四个圈或者梦龙。与之相对的,我觉得如果你要在波尔多,或者拉普兰吃到雀巢的冰淇淋,它的配送难度可能比中国更高。

-第二,中国的消费具有很明显的周期性,我们每年在五一,十一的时候,游客的高峰非常旺盛,而在平时的时候,游客的数量非常少。比方说如果你去炸香肠,自己灌香肠,然后你五一前几天可能忙死了都没法做出应对五一人流量的香肠,而只有机械化才能完成这一点.

凡事有利有弊,在非节假日和上海疫情的影响下,南浔的许多船夫就像下图这样静坐待业。

所以我是觉得,如果未来要去看消费品牌,我是更愿意看一些个性的消费品牌,因为我觉得在一个总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说整体行业的增量逻辑其实不容易,除了类似化妆品这样有国产替代,或者调味品这样有集中度提高。对于一些已经国产且市占率比较高的消费品,我觉得他们反而会需要个性化,就像江小白在白酒里面一样。

同时江小白也是个很好的例子,我觉得过去40年,大家对于永续增长的梦想太痴迷了,其实很多商品,或者说很多品类,它就不适合大规模扩张,它适合做那种小而美的品牌,但投资人过去是不接受这一点的。总觉得自己要拉长久期,然后博一个梦想。我觉得未来这个情况会有所改变,现金流在高通胀高利率的压力下,会让投资者开始缩短自己的久期,一些小而美,做不大但现金流很好的公司,可能会拥有很多长期股东,然后公司的发展不一定靠的是份额,可能靠的是通胀下的涨价。

说回南浔,

我很喜欢南浔的白色墙面,对于摄影师来说,蓝天白墙拍什么都好看,但就像我开头说的,在南浔这样的江南小镇,我会很想睡一觉,然后在水边的什么亭子里面醒过来。但如果我有的选,我还是喜欢在高原上,一条笔直的道路,然后开到。

最后写一下当地的旅游食品吧,我主要想写两道菜,一个是浔蹄,一个是臭豆腐。其中我觉得浔蹄还是可以,臭豆腐比较一般。

蹄髈,其实是一个很容易做的硬菜,但现在大家都不怎么喜欢吃这么油腻的东西了。他其实是先煮,把蹄髈煮熟,然后用浇汁的方法入味。这种做法在国内外都有类似的借鉴,国内的话,在江浙有很多蹄髈或者肘子的做法。红烧,或者用火腿加在一起烧味道都还可以。但这几种基本上都是以炖煮为主。

在海外的话,德国的肘子是比较出名的,德国肘子我记得也有南北之分,德国北派肘子也是煮的,但他们不怎么加糖色,也不用酱油,所以出来是白色的,炖煮的时候加盐入味,然后装盘之后用酸菜辅佐

实话说这东西的卖相是不太好的,所以我自己更喜欢德国南派肘子,也就是烤(其实我觉得是炸)出来的

这种炸出来的猪肘,配上很多种酱汁都很好吃,融化的奶酪,SourCream,或者Ranch,都可以,不需要酸菜都可以吃得下去。

浔蹄呢,我觉得就是比德国北派肘子卖相更好的一种,更入味,更好看。

另一个我想说的菜,是臭豆腐,作为一个湖南人,我要承认我对臭豆腐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南浔的臭豆腐,有点类似安徽的毛豆腐,它不是用卤汁去发酵的,长沙的臭豆腐是黑色的。虽然卖相更差,但味道更好。我自己觉得啊,发酵类的食品,其实最重要的是口感,因为它的气味已经让很多人不可接受了,那么必须有一个比较好的口感,才能对冲一些不美好的体验。

比方说臭鳜鱼,它的肉质就是非常紧实的,而且肉呈花瓣的样子。油炸后的臭豆腐口感非常酥脆,我觉得比南浔的这个做法要更好,蒸出来的臭豆腐还是不够好吃。

最后我想说一下张静江先生的故事,和我从这个故事里面学到的东西。

首先我想分享一个在张静江先生老宅中看到的最好玩的东西。

有很多政府名流,都曾经送给张静江相片,我虽然不是很理解这种习俗,但我可以猜想,也许那时候照相依然不是一个所有人都可以做的事情。

但我比较不能理解,当其他人都是送张静江戎装照,或者西装照的时候,褚民谊先生为什么要送裸照。

当然,正如大家看到的,褚先生作为一个外交官,身材练得是绝对可以。但我当时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依然笑了出来。我不知道褚先生是否知道,自己给张静江送的半裸照片,有一天会被挂在墙上被所有人看。

张静江先生来自一个富商家庭,在他出生的时候,他家族就是南浔最大的望族之一,他在法国的时候正值无政府主义流行的时间点,所以他也成为了一个革命者,要承认的是,在清王朝统治的时期,在江南的望族,地主,其实都非常革命,东南互保绝对不是一时兴起的事情。这个时候他不是一个保守派,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也发生在这个时期,在轮船上认识了孙中山先生,然后约定只要需要,他就打钱。然后中山先生困顿的时候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让他打钱,没想到还真有。然后从此两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可以说,在年之前,在推翻清王朝的故事中,张静江先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革命者,而且很有可能是比较激进的革命者。

这种革命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暗流涌动了很多年。

而年反革命政变中,张静江先生毫无疑问是站在了国民党右派的地方,成为了一个保守主义者。而且这个保守主义也不是心血来潮,在2年后的年,在浙江的二五减租问题上他也非常保守。

我的感觉是,和很多人一样,觉得在自己处在下风,希望通过改变获得更多利益的时候,张静江先生更是一个改革派,而当他身处国民政府,觉得自己已经处在上风,希望通过保守维持现有利益的时候,他更是一个保守派。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个情况无可厚非,甚至是人之常情,其次我想说,人是很复杂的动物,即便在,在土地问题上张静江先生非常保守,但他的一些经济设想可谓非常激进,他支持先建立基础设施,例如邮政,电力,水利,然后希望用这些东西促进商业更好的发展。与之相对的,张骞则希望通过棉花和炼铁,在一些工业垂直领域建立优势,然后带动其他行业。从这个角度看,张静江的看法倒又没有那么保守。

这个故事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在青年时期,张先生已经是一个有功名的富商子弟,但他依然努力争求更大的变化,做了个激进的革命党,也获得了成功。

在中年时期,他已经是更有权力,更有名望的地方大员,而当他尝试做一个保守派的时候,却遭受了失败。

所以有些时候,你是保守,还是激进,不由你自己决定,甚至不由你自己的状态决定,当社会在呼吁激进的改革的时候,你保守,你就是螳臂当车,当社会在动荡之后希望安宁的时候,你激进,你就是身死人笑你就是麦卡锡。

所以很多时候,你是个保守的人,还是个激进的人,其实根本不重要,因为其实你没得选,能走通的路可能只有一个,你要么加入,要么再也加入不了。

在张静江先生故居大门上,孙文先生的对联是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这句话其实我觉得也就一般吧,甚至有点修辞过度。

我最喜欢的是戴季陶先生给张静江先生的,

进德修道,要个木石的念头,若一有欣羡,便趋欲境;

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著,便坠危机。

如果说激进有时候是错,保守有时候也是错,你成长的经历,过去的历史也会影响你的判断,那么什么时候保守,什么时候激进呢?

我现在觉得无论是进德修道,经世济邦,都要以实际情况出发,不要以自己的贪欲和主观判断为主,从客观事实出发去寻找最优解,社会需要保守,就保守,社会需要激进,就激进。

注:本文中所有照片,除了德国那两个肘子是我百度出来的,其他都来自图南摄影社的两位摄影师:Tunan和Leixin,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77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