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漫步西班牙,走近曾经辉煌的摩尔人的历

崔秋立

到达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的科尔多瓦,已是下午。太阳西斜,在云中时隐时现。车停靠在一条河边,就是著名的瓜达尔基维尔河,哥伦布扬帆起航的那条河流。河道宽阔,河水并不浩荡,在一簇簇水草和杂树中缓缓流动。一座古老的石桥——罗马桥横亘在河上,这边是一座堡垒,对面是圣拉斐尔凯旋门,远眺可见街区和教堂,一幅夕阳古城画面。

穿过凯旋门,进入科尔多瓦城区。像所有老城一样,街道并不宽绰,但规制整齐。入城不远,便可见教堂高大的围墙,几百米长。在街巷中穿来穿去,先找“百花巷”。此巷三四十米长,宽不足两米。沿巷两旁古老的窗户上和墙壁上挂了些鲜花和绿植,幽静而芬芳。走到尽头,是一个小花坛,大家停下来回身望去,在这小巷可见天日的那一线空间,正好把教堂的钟楼塔顶含括进来,钟楼与古巷鲜花相映成趣,亦是这百花巷的精妙之处。先有巷还是先有楼,抑或同时有,是有意为之还是纯属巧合,均不得而知。但此时,夕阳下,钟楼披着一缕金色,的确精彩别致。

但这种小盆景毕竟不是科尔多瓦的主题。主题是天主教主教坐堂,亦称为大清真寺。天主教堂为何称为“清真寺”?原来这里始建于公元八世纪,最初就是一座清真寺。公元十三世纪,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才将其改建为天主教堂,延续至今。因此,这教堂保有许多清真寺的元素。庭院内整洁清爽,鹅卵石铺地,四周石柱连廊,规规整整地种了些橘树,饱满鲜艳的橘子挂满枝头。进入教堂内,更感到和普通的天主教堂差异很大,虽然四处也是耶稣基督的雕像和壁画,却没有主殿堂和穹顶,若干排立柱纵横交错,将教堂均匀地分割为若干小区块。栗色的石柱上方,是白色的大理石圈梁,有着一道道赭红色带。两万多平方米的教堂内,多根石柱和红白相间的圈梁井然而立,蔚为壮观。这种清真寺风格的天主教堂,也许只有在西班牙才能见到。这就不能不提到摩尔人和西班牙的历史渊源。

摩尔人,即北非的伊斯兰人。在西方扩张之前,公元六世纪,阿拉伯人冲出阿拉伯半岛,向东扩张到东南亚,向西穿越北非。后来经过第二次扩张,其版图远远大于西端的基督教世界和东端的儒家世界。

公元年,摩尔人非洲将军带领六千五百将士南渡直布罗陀海峡,在伊比利亚登陆,迅速从西哥特人手中夺取西班牙,由此开始了近年的统治。直到年,天主教双王攻下格拉纳达,才恢复了基督教对西班牙的统治地位,从此,50万摩尔人渐渐销声匿迹。

摩尔人在这块土地上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文明。科尔多瓦曾是西班牙的首府,公元10世纪,在摩尔人治下,曾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人口多达50万人。路灯把这儿的大街照得通明,而年后的伦敦还没有一盏路灯。

我们今天看到的大清真寺就是摩尔人国王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的杰作。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是大马士革倭马亚王朝的继承人,在此定都后,大马士革发生政变,倭马亚王朝被推翻,阿卜杜勒·拉赫曼再无法返回故乡,于是在此修建一座清真寺,怀念故乡的生活。教堂内那一排排栗色的立柱和红白相间的圈梁,是模仿大马士革的朝阳和无花果园。

在西班牙,摩尔人的印记随处可见。我们一路南行,到过有着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渡槽的塞戈维亚,城中有个建在悬崖边上的城堡,是《白雪公主》的外景地之一,它至今仍沿用阿拉伯的名字“阿尔卡萨”。在卡斯蒂利亚-拉曼恰自治区的古城托莱多,看到城中的古城墙、圣美多教堂,也都保留着阿拉伯风格。还有塞维利亚的老王宫,曾是阿拉伯人的城堡。当然,最著名的遗迹当数格拉纳达,城中保留着世界著名的摩尔人皇宫“阿尔汉布拉宫”。统一西班牙的天主教双王菲尔南多和伊莎贝拉就葬于此,这里也是西班牙最热门的旅游城市之一。

欧洲不是单一的基督教世界,而是多种文明的融合。摩尔人创造的文化,不仅留在教科书和记忆中,至今依然可以看到他们留下的辉煌印迹。文明也需要宽容、保留和传承。若都似我们的阿房宫,虽曾有“覆压三百里,隔离天日”之豪华,却遭遇“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果,许多历史的真容也许只在想象中。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62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