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十八世纪西班牙葡萄
引言
新古典主义戏剧在西班牙的代表作家是莱安德罗·费尔南德斯·莫拉廷。葡萄牙王权开始注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改革。捷克的民族语言、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只有在农村、在平民中得以保存下来并有所发展。
西班牙文学
18世纪最重要的西班牙诗人是萨拉曼卡派的胡安·梅伦德斯·巴尔德斯(-),他的众多诗作可分成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以颂歌、牧歌以及田园诗为主,继承西班牙古典传统,其文风过于细腻,远离当今的情感。第二阶段以“诗简集”、“谣曲集”为主。这个阶段的诗作,把启蒙精神与对大自然的观赏、对历史往事的酷爱以及对自由的向往等浪漫主义情感结合起来。年卢桑的《诗艺》出版,标志新古典主义在西班牙取得胜利。
新古典主义通过戏剧与诗歌得以在西班牙传播,用所谓的正统、典雅、细腻完美的形式取代了情感的表露。这类作品接受了古典的三一律原则,形式结构严谨,在内容方面则多是冷冰冰的说教。新古典主义戏剧在西班牙的代表作家是莱安德罗·费尔南德斯·莫拉廷,他也是位诗人和散文作家,他具备很高的文化修养,是亲法国的典型知识分子,戏剧经他之手后,变成内容比较真实可信的教育工具。
编辑搜图
除新古典主义戏剧外,这时期的民间戏剧主要以拉蒙·德拉·克鲁斯(-)的说唱剧为代表,如《马诺洛》(),充满了诙谐情调。此外还有两位寓言诗歌作家托马斯·德·伊利阿特(-)(著有《文学寓言》,)和费利克斯·马利亚·萨马涅戈(-)(著有《道德寓言》,)。他们的作品成为老幼皆宜的说教叙事诗典范。
葡萄牙文学
18世纪国王唐·若奥五世(年-年在位)统治葡萄牙,在他推行的重商主义政策鼓励下,葡萄牙同比利牛斯山北面的欧洲国家的接触越发广泛了。被宗教法庭放逐到其他国家的葡萄牙移民成为葡萄牙与世界联系的纽带之一。他们看清葡萄牙因为宗教裁判而落后,深感揭露、抨击宗教蒙昧主义的责任重大。在这些“开明派”中,以路易斯·安东尼奥·韦尔内伊(-)的影响最大。他积极参与了唐·若奥五世时期推行的教育改革,试图以取自远方的火照亮自己的祖国。
他撰写的16篇通讯被编成《学习方法的真谛》论文集,尽管文集引起长时期的争论,但它标志葡萄牙经院哲学的终结。在当时颇为流行的巴罗克式的概念主义散文和诗歌作品中,韦尔内伊的作品以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文风在18世纪葡萄牙文坛上独树一帜。韦尔内伊是当时最有才气的散文作家之一。年里斯本大地震之后,成立了旨在推动文艺改革的学术团体,如年成立的“葡萄牙阿卡迪亚诗社”以及年出现的“新葡萄牙阿卡迪亚诗社”。他们规定诗社的成员必须采用古希腊、罗马的人名作为笔名,他们试图从古代的和谐中找到抵制荒诞的贡戈拉主义的有效途径,以便达到“革除一切无用的疣瘤”的目的。
编辑搜图
这之后宫廷和贵族集团垄断文学创作的一统局面被打破,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文坛。代表这种资产阶级写实手法的优秀作品是讽刺诗,如安东尼奥·迪尼斯·达·克鲁斯·埃·西尔瓦(-)撰写的《洒圣水器》()。作者利用葡萄牙东部城市埃尔瓦什的主教和副主教之间曾因礼仪上的分歧而产生的重重矛盾,采用滑稽叙事诗形式讲述了在民间作为笑柄广为流传的故事,从而讽刺了经院哲学,贡戈拉诗风和奢侈靡华的宗教社会。
他的另一部作品《加泰罗尼亚的分裂史》(年代不详)描写了作者目睹的历史事件。这个诗社的成员们在葡萄牙文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尽管除了《洒圣水器》以外,没有留下什么至今值得一读的作品,但他们结束了贡戈拉派的绮丽文风,使诗歌接近具体的现实,革新了诗歌语言,为诗坛提供了新的内容。
“新葡萄牙阿卡迪亚诗社”的重要成员之一,马努埃尔·马里奥·巴尔博萨·杜·博卡诺(-)把沙龙中的诗歌带到大庭广众之中。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他的叙事文体类似演说体,遣词随意,不加修饰,神话典故与村俗俚语交替使用。而尼姑拉·托伦蒂诺·德·阿尔梅达(-)遵循阿卡迪亚诗社开创的描写具体事物和日常生活的道路,用准确朴素的语言,巧妙而别出心裁地揭露了虚伪的道德,传统的伪善和被极力掩饰、但本质上肮脏的社会现实。
编辑搜图
他善于揭露荒谬的思想,任其在作品中发展,直至成为一种无稽之谈,如讽刺诗《战争》,乍读起来还以为在歌颂战争,作品中充满使人为之感动的启蒙主义的人情味。他的讽刺类似伏尔泰,有时是在自嘲,并带有抒情色彩。这种通俗朴实、取材于日常生活的讽刺诗与贡戈拉主义贵族诗歌形成鲜明对照。阿卡迪亚诗社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物是菲林多·埃利西奥(-)(原名为弗朗西斯科·曼努埃尔·多·纳西门托),著有八卷集的《菲林多·埃利西奥诗集》。
捷克文学
17世纪末,捷克的文学活动几乎陷于完全停滞的状态,18世纪前期也只是在民间创作方面取得一些成就。这是由于白山战役后,大批德国移民涌入捷克,使未移居国外的捷克贵族和市民逐渐丧失民族性而被日耳曼化。再加上耶稣会利用一切手段严格控制捷克的思想文化和文学创作,使捷克的民族语言、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只有在农村、在平民中得以保存下来并有所发展。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诗歌、戏剧、传说、故事等。其中,有的作品表现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如民《谁了解农民的苦难》诉说了农民的困苦生活,民歌《列霍斯基的小庄园》诅咒了地主的寄生生活。
长诗《可怜的我啊!》则描述了一位农民领袖参加起义和被捕入狱的情景。一些民间传说和童话故事如《达赫舒尔》、《玫瑰草原》和《侠客》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18世纪中叶,农村集镇中开始出现民间歌剧,其歌词和乐曲大都以历史战役为题材,如歌剧《农民暴动》对年捷克农民起义作了充分而真实地反映。这一时期,在斯洛伐克也流传着丰富的民间文学,最有名的是歌颂传奇人物、绿林好汉扬诺希克行侠仗义、劫富济贫的民歌。它表达了农民反对封建压迫,要求社会改革的强烈愿望。
编辑搜图
从18世纪70年代开始,捷克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西欧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掀起了一场争取民族解放和经济、文化独立的民族复兴运动。而复兴捷克的民族文化,争取捷克人民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合法权利,恢复民族历史的本来面目,具有思想、文化启蒙的意义,成为民族复兴运动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捷克涌现出许多进步的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们有的编纂捷克语字典、语法和民族史、文学史著作,有的搜集整理民歌和民间传说。
其中约瑟夫·多布罗夫斯基(-)于年撰写的《捷克语言文学史》(德文版)阐述了捷克语言文学发展的历史,充分肯定了胡斯运动文学和考门斯基文学活动的历史地位。维亚切斯拉夫·克拉美留斯(-)致力于诗歌、小说、剧本、游记以及青年读物的翻译和编写,对于传播捷克的民族复兴思想起了很大作用。年,布拉格建立起了“木栅剧院”,亦即第一座民族剧院,几年中上演了三百多个剧目,其中大多数是译自欧洲各国的戏剧名作。18世纪末,捷克文坛出现了一个以安托宁·普赫马耶尔牧师(-)为首的诗人团体。这一团体的参加者于年和年出版了两卷《诗歌选集》,为捷克19世纪的新诗创作奠定了基础。
结语
莫拉廷试图改革民间戏剧占据主导地位的舞台,还翻译过莫里哀剧作,从而开创了西班牙现代戏剧。在当时颇为流行的巴罗克式的概念主义散文和诗歌作品中,韦尔内伊的作品以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文风在18世纪葡萄牙文坛上独树一帜。复兴捷克的民族文化,争取捷克人民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合法权利,恢复民族历史的本来面目,具有思想、文化启蒙的意义,成为民族复兴运动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捷克涌现出许多进步的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