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IMAX放大科学的体验观科普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迅速席卷全球。虽然专业人士在疫情暴发之初便很快对病毒进行了分型检测,但截至目前仍未发现能够显著控制病毒肆虐的特效药。
纵观人类浩荡的病毒史,不论是20世纪初出现的那场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的“西班牙大流感”,还是年蔓延到全世界个国家的H1N1型流感,都表明病毒具有极高的传播速度这一特征。因此,研发和生产对抗病毒的有效药成为重中之重。
年制作完成的IMAX影片《别有洞天》就是一部讲述通过科学探险与科学考察,寻找可以用来制药的微生物的科普记录影片。
影片中,洞穴救援专家南希和微生物学家哈瑞组成的探险队,深入不同环境的洞穴中,寻找在极端条件下也能够生存的“嗜极微生物”,希望能用于制造拯救生命的新药。
影片由著名IMAX纪录片导演格雷戈·迈吉里弗雷使用IMAX65毫米胶片拍摄而成,其中对科学考察场景的高度还原是这部科普纪录片的一大亮点,而IMAX的应用则是最大化呈现影片艺术效果的技术支撑。
IMAX源自英文“ImageMaximum”,意为图像最大化,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IMAX银幕分为矩形和球形两种,标准矩形银幕较为常见,尺寸为22米宽,16米高,甚至可以更大;而球形银幕一般在科技馆、天文馆等科普场馆才有配备,直径可达30米。为了配合两种屏幕的超大尺寸,影院内部空间高度为4层至8层楼不等,座椅坡度的特殊设计,就是要保证每个观众拥有同样的沉浸感和临场感。通常来说,IMAX影片使用70毫米15齿孔格式胶片,感光面积是普通35毫米胶片的10倍,因此,投放的影像比一般的电影更清晰、亮丽。除此之外,IMAX放映机独特的“波状环形”进片技术、15千瓦的大功率放映光源,以及不得不提的6.1声道多喇叭超级音响系统和银幕上成千上万的小孔等多重优势的组合,使IMAX电影被誉为“电影的终极体验”。
在IMAX银幕上,影片《别有洞天》向人们展示着荒凉的亚利桑那州干涸而寸草不生,峡谷中略带酸性的涓涓水流不断冲刷地壳的缝隙,短短万年便形成了英尺高的洞穴;神秘的格陵兰冰盖诉说着时间的简历、气候变化的记忆;遥远的尤卡坦半岛,建立着古代玛雅人的庙宇,在这片世界上最长的水下洞穴系统中,存在着淡水与海水交界处的盐跃层,嗜极微生物往往隐藏在这些鲜为人知之处。
南希和哈瑞为了获取样本,在极端高温的环境下探访了大峡谷附近的原始洞穴,挑战人类进入北极冰层最深处的极限,潜入地形环境最为复杂的洞穴,进行了极危险的地下洞穴潜水探险。
影片以科研人员探寻不同极端环境下产生的洞穴获取嗜极微生物样本为线索,向观众生动展示了洞穴探险的复杂性、危险性和不确定性,普及了探寻洞穴的方式方法和洞穴形成原理等科学知识。而影片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科学探险过程的真实呈现,两位因坚持理想和攀登科研高峰的科学家跃然银幕,他们并未因未知而恐惧,也未因困难而放弃,对激发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探索未知世界、投身科学研究和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具有积极意义。
IMAX放映设备配合影片中大量俯拍和悬空镜头的使用,完美呈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壮阔,带给观众强烈的临场感和视觉冲击力。大峡谷中汹涌的激流、北极圈内皑皑的冰盖、尤卡坦半岛地下幽暗的洞穴,犹如置身其中一般惊险刺激。IMAX大画格、高感光度胶片的使用也将黑暗、幽谧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洞穴环境细节诠释得生动淋漓。
科普影片作为科学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内容多以科学探索、航空航天、环境保护、人文历史为主题。IMAX技术与科普电影的完美结合,不但放大了影片的画面,也放大了科学的内容,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吸引更多公众走进影院,享受科学的乐趣,助力科学传播。
IMAX起源之初是服务于天文馆和科技博物馆的。如今,因其优秀的表现能力,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商业放映之中。正如IMAX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葛尔方所说,IMAX不只是个市场品牌,而是通过很多科学、艺术方面的细节造就而成,我们不仅仅是科学家,更是一个艺术家。
作者系中国科技馆影院管理部工程师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吴丹
编辑:吴桐
审核:王飞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