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在英德法骑士文学的影响下发展
引言
中世纪西班牙骑士文学也相当繁荣,它是在英、德、法骑士文学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但在时间上迟到约一个世纪。由于时间上的推延,西班牙骑士文学还受了但丁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内容上也更加宽泛些。
沃尔夫拉姆·封·埃森巴赫(约-)生于巴伐利亚的一个下层贵族家庭。他当过浪迹天涯的行吟诗人,后来服务于宫廷。晚年退居故乡。他著有三部史诗,其中两部是残稿,完整留下的就是著名的《帕齐伐尔》。《帕齐伐尔》的故事取自12世纪法国克里蒂安·德·特鲁瓦的《圣杯传奇》,但在思想深度和艺术形式上都比原著要高出一筹。在欧洲传说中圣杯盛过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流下的血,只有最纯洁的人才能看到它,它被放在圣杯堡。
帕齐伐尔是已经去世的一位骑士的儿子,母亲不愿他再做骑士,母子隐居在森林中,所以他对外界一无所知。有一天他遇到了一群骑士,从他那里听到了有关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从此他就要求母亲允许他外出闯世界,最后终于得到了母亲的同意。经历了许多遭遇后,帕齐伐尔来到了亚瑟王的宫廷,由于他打死了亚瑟王的敌人而成为圆桌骑士,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再次外出建立功勋,途中他救了一个女贵族并与她结了婚。婚后他离家寻母,碰巧在圣杯堡投宿。
在圣杯堡他见到了国王,但他不懂正确地对待国王和圣杯堡,终因言谈不慎而被逐出城堡。再度追寻圣杯而不能成功之后,他遇到了一位隐士特莱弗里岑特。他是圣杯国王的兄弟,他使帕齐伐尔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重新获得了内心平静并对上帝坚信不疑,达到了“至善”的境地。当他再度来到圣杯堡时,他使病伤的国王得到了痊愈并继承了圣杯堡国王的位置,承担了保卫圣杯的光荣任务。这部传奇作品歌颂了对崇高目标的不懈追求,指出了人在追求永恒的过程中会不时犯错误,在改正后达到“至善”。这是一部以个人发展变化为主线的传奇史诗。
关于高特夫里特·封·斯特拉斯堡(?一约)的生平人们所知甚少,他的创作时期大约在13世纪的最初20年间。他留下的有传奇(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残篇。这部传奇史诗是在12世纪法国诗人托马的蓝本基础上写成的。故事内容如下:特里斯坦从小失去父母,后为克仑威尔的国王马尔克所收养,国王发现特里斯坦原来是他外甥,就让他接受骑士教育。马尔克派遣特里斯坦到爱尔兰代替他向公主伊索尔德求婚。
伊索尔德的母亲不但答允了这件婚事,而且为女儿及女婿准备了魔汤,要他们在结婚时喝下,这会使他们彼此永远相爱。但在归途的船上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因口渴,误喝了魔汤,于是彼此发生了不可压制的爱情。虽然伊索尔德和马尔克结了婚,但她却和特里斯坦不断私会。后来马尔克终于发现了这秘密,特里斯坦不得不出逃,来到诺曼底,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叫做“玉手伊索尔德”的女人,特里斯坦又爱上了她,但并未忘记伊索尔德。作品写到这里就中断了。
直到13世纪后半叶才有高特夫里特诗派的后继者把这部作品完成,故事的发展是特里斯坦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只有伊索尔德才能治疗这创伤,他派人去接伊索尔德,而且约定,如果伊索尔德来了,船上就张起白帆,若没有来,就张黑帆。伊索尔德来了,可是”玉手伊索尔德”却说,船上挂的是黑帆,特里斯坦感到极大痛苦而死去。伊索尔德到达后见爱人已死,也因痛苦随之去世。马尔克把他们葬在两座大理石坟墓里,后来特里斯坦的坟上长出一枝玫瑰,伊索尔德坟上长出一棵葡萄,枝叶交相覆盖。这结局是对忠贞爱情的歌颂。
这部史诗没有追求所谓永恒的价值,而是完全肯定现实的生活,肯定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在爱情不可抗拒的力量下一切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都丧失了作用。作者甚至对宗教也作了嘲讽,这在当时非常难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故事经常被一些音乐家、文学家作为创作题材。最著名的是德国音乐家瓦格纳的同名歌剧。除了前面提及的古代系统和不列颠系统,拜占庭系统也是骑士文学的一大构成部分。中世纪西班牙骑士文学也相当繁荣,它是在英、德、法骑士文学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但在时间上迟到约一个世纪。由于时间上的推延,西班牙骑士文学还受了但丁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内容上也更加宽泛些。
西班牙的骑士传奇把对贵妇人的崇拜,讨取她们的欢心作为赴汤蹈火的动力。在这种小说里,单枪匹马的英雄与神奇的敌人-蛟龙、怪物、魔法师或强大无比的军队作战,创下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西班牙骑士小说的典范是《阿马迪斯·德·高拉》()。它是加西亚·奥多涅斯·蒙塔尔沃修订了古老的手抄本并补充了不少新情节后出版的,一问世就受到极大的欢迎。其故事内容如下:
阿马迪斯是英国埃丽亚娜公主与高卢国王佩里翁的私生子,出生后被他母亲装在一只小箱子里投入河中任其漂流,后来被英格兰的骑士甘达莱斯捡到,收养成人。在年少时,阿马迪斯就爱上了欧丽阿娜公主。后来被封为骑士,参加了许多战斗,无往而不胜。他一直忠于对欧丽阿娜的爱情,从而通过了“忠诚的恋人包围圈”,一个只有从未背叛过情人的人方能通过的关口。最后这个对爱情坚贞不渝的骑士终于被亲生父母承认,并与心上人结为连理。这部小说的影响是巨大的。
15世纪后期出版的《亚瑟王之死》是英国骑士文学的代表作。中世纪后期英国大量翻译希腊神话和法国的骑士传奇,如赫克托耳和查理大帝的传说。但英国上层社会更希望读到英国本土传奇故事,所以要求写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呼声一时四起。据《亚瑟王之死》的作者托马斯·马洛里爵士(?-)自述,该书于年至年间完成,但约15年后(即)才得以印刷出版,马洛里把自己的书命名为《亚瑟王及其高贵的圆桌骑士全书》,印刷商开克斯顿误把其中最后一个故事“亚瑟王之死”的题目当作了全书的名字。
马洛里称自己的书为《全书》,因为这部著作集亚瑟王故事之大成,他参阅了好多部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法文版故事,对它们的不同说法进行了挑选、组合和串联。所以这部传奇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译著,它在很大程度上是马洛里的再创作。《亚瑟王之死》包括八个故事,主线讲的是亚瑟王取得胜利后,他的妻子桂纳维尔和圆桌骑士中卓越显赫的朗斯洛有了私情,为此朗斯洛受到上天的惩罚,无法完成寻求圣杯的神圣使命,这一使命便落在纯洁的青年骑士盖拉哈德身上。最后朗斯洛与王后的奸情腐蚀影响到整个亚瑟王朝廷,圆桌骑士们不满桂纳维尔而离开了亚瑟,并导致了莫德莱德的叛乱和亚瑟王之死。
全书以桂纳维尔和朗斯洛忏悔、皈依宗教结束,桂纳维尔出家为尼,朗斯洛成了隐士。这部传奇虽然神话般的浪漫,但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影射。马洛里是玫瑰战争中的兰开斯特派,深受那场战争之苦,因此他所描绘的亚瑟王朝骑士们互相残杀的内战就是玫瑰战争的写照,而且字里行间充满忧伤和沉重心情。不过,因为该传奇中的大量材料取自当时流传的法语、英语传奇,历代评论对其是否堪称一部结构完整的作品一直存在争议。但持肯定态度的意见把它看作民族或王朝史诗传奇,认为不应该用古希腊罗马史诗或现代小说的结构标准来衡量它。
对《亚瑟王之死》的主题,人们也提出各自的见解。一些重要的观点都着眼于骑士的美德、爱情以及宗教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人认为马洛里的道德标准有一定的自相矛盾之处,如对朗斯洛和王后的私情有时指责为犯罪,是祸及亡国的根源,但在另外地方又渲染他们爱情的坚贞美好。对此17世纪的清教评论家曾作过严厉的批评。尽管如此,人们承认马洛里成功地再现了一个逝去的黄金时代,在那遥远、神奇的国度里,尚武的骑士们创立了累累战功。全书文笔简洁,流畅,语句有诗一般的节奏与和谐。《亚瑟王之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语
西班牙宫廷文学除了诗歌之外,还形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学形式,即骑士小说。这种新型小说的前身是英国的骑士传奇和法国北部的英雄史诗,发展到16世纪已有约四个世纪的历史,直至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问世,开了现代小说的纪元。19世纪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以亚瑟王传奇为题材撰写的长诗,其中亚瑟王之死部分也无法超越马洛里,而且几乎完全借鉴了前人的成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506.html